2024-05-17 19:41 星期五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2009年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回顾及2010年展望
字号:[    ] 发布时间:2010-02-09 00:00:00 来源:中国煤炭报 发布人:黄振东

盘点,展望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展望,警惕时段供应紧张

煤炭供应遭遇“迎峰度冬”

    2009年供应国内煤炭新增资源近3亿吨,但由于煤炭需求的快速拉动,在部分时段和地区仍然出现煤炭供应紧张情况,这让煤炭企业超常规、超强度组织开采,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挑战,这是不可持续的。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仍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煤炭经济运行呈现出一些特点。从煤炭供应方面来看,2009年我国全年煤炭供需总体平衡,进入冬季以后煤炭需求加大,表现为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变化较快,部分地区电煤供应呈现紧张局面。

    这种“诚惶诚恐”的“煤荒”被一位老煤炭人称为“迎峰度冬”。他认为现在冬季耗煤量已经超过了夏季,从2004年开始提出的迎峰度夏一词应该改一改了。

    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煤炭下游行业尤其是火电、钢铁、有色、水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2009年10月以后回升速度加快。中电联公布的2009年电力统计快报显示,2009年11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26.9%,12月发电量同比增长25.9%,其中火电11月增长38.8%、12月增长33%。面对如此迅猛的增幅,煤炭供应压力可想而知,这是2009年第四季度电煤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受冬季气候因素和恶劣天气影响,全国范围内取暖负荷快速增长,冬季用煤高峰的拉动强度进一步加大,煤炭消费大幅攀升。加上2009年冬季水较常年偏枯三成以上,这就导致水电出力不足,加剧了对火电的依赖,从而使电煤消耗快速大幅增加。此外,我国部分煤炭消费地区,如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煤炭资源缺乏,长期以来需要以铁路直达方式调入煤炭,但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煤炭铁路直达运输与公路运输难度加大,煤炭运输得不到保障。此外,现阶段国家缺乏煤炭储备,电煤库存长期处于低标准状态,难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冲击。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造成了2009年进入冬季后我国部分地区电煤供应紧张局面。

    对于局部时段电煤供应紧张的问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要理性看待这些问题。从产能方面来讲,“十五”期间和“十一五”前3年,我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约8600亿元,是“八五”期间和“九五”期末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的5.4倍,相当于1949年至2000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额。2008年和2009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约5000亿元。这些投资中有25%进入洗选业,剩下75%的投资进入了生产环节。由此可以看出局部时段的电煤供应紧张并不代表着煤炭产能不足,该负责人提醒煤炭企业不要认为“煤荒”就是缺煤而盲目进行建设,从而造成长期的产能过剩,给企业带来损失。

    为缓解这种局部时段电煤供应紧张局面,业内专家建议应加强煤炭需求预测管理,维护煤炭供需协调发展。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供应国内煤炭新增资源近3亿吨,但由于煤炭需求的快速拉动,仍然出现在部分时段和地区煤炭供应紧张,这让煤炭企业超常规、超强度组织开采,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挑战,这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要加大煤炭需求预测管理力度,大力调整煤炭消费结构,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限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降低煤炭消费强度,以维护煤炭供需基本平衡,协调发展。另外,还应该加快推进国家煤炭储备体系的建设,抓紧开展国家煤炭储备体系建设方案的研究,做好总体布局规划,加快方案实施步伐。

煤炭需求保持增长态势

    从1998年至2009年,我国煤炭需求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有分析人士称,2009年,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的煤炭消费量大约增加2亿吨以上。

    2009年煤炭产量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29.6亿吨,同比增长12.7%。如果考虑到规模以下企业,全国煤炭产量将超过30亿吨。另外,2009年煤炭市场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煤炭出口减少、进口大幅增加,我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全年净进口煤炭1.03亿吨。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全国煤炭消费量比2008年增长约8.2%,这与前10年(1998年至2008年)平均增长幅8.37%基本持平。这一趋势说明我国煤炭需求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有分析人士称,2009年,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的煤炭消费量大约增加2亿吨以上。

    1月26日,中电联发布《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09~2010年度)》。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87407万千瓦,比上年底净增加8130万千瓦,同比增长10.23%。其中,火电65205万千瓦,同比增长8.16%。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电力行业煤炭消费由低迷、持平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电力行业煤炭消费11.26亿吨,同比减少0.8%;进入第四季度后,煤炭需求快速、大幅上升。2009年,电力行业累计耗煤15.6亿吨,同比增加0.93亿吨,增长6.3%。

    2009年是钢铁行业非常困难的一年,也是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严峻考验的一年,由于我国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措施,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国内钢材需求大幅度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5.68亿吨,同比增长13.5%;生铁5.44亿吨,同比增长15.9%;钢材6.92亿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18.5%。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消耗煤炭5.02亿吨,同比增加0.63亿吨,增长14.3%。 

    此外,2009年我国建材行业煤炭消费明显增加。在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刺激下,基础设备建设速度加快,我国建材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水泥产量16.3亿吨,增长17.9%。2009年建材行业消耗煤炭4.45亿吨,同比增加0.42亿吨,增长10.5%。

    相对于其他几个行业较大的变数,我国化工行业煤炭消费稳步增长。2009年,化工行业消耗煤炭1.40亿吨,同比增加0.07亿吨,增长5.1%。

四大“不平衡” 现象凸显

    行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煤炭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煤炭价格水平不平衡、企业间盈利水平不平衡

行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煤炭行业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行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凸显。

    2009年底,全国大型煤矿数量不到全国煤矿总数的3%,产量超过全国煤炭总量的50%,这些煤矿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占全国煤矿总量97%的中小煤矿平均生产力仍处于较低水平。

煤炭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全国主要产煤省(自治区)产量分布情况看,宁夏、内蒙古、新疆、陕西、贵州等省(自治区)增产速度较快。2009年,上述地区原煤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2%、28.6%、23.5%、13.5%、12.5%,产量越来越向晋、陕、内蒙古、宁等地区集中,而其他省(自治区)产量增长难度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煤炭价格水平不平衡

    2009年,国家加大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的力度,煤炭供需双方战略合作关系加强,在我国经济发展遭遇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重困难的严峻形势下,实现了煤炭供应平稳有序。总体上看,全年煤炭价格基本稳定,前三季度较为平稳,2009年10月份以后缓慢回升。

    但从各地区煤炭价格看,华东、华中地区煤炭价格高位运行,企业经济效益相对较好;但是西北、东北地区煤炭价格仍在低位运行,煤炭企业经营还相当困难。在全国炼焦煤价格已经与市场接轨、电煤价格与市场煤价格逐步接轨的情况下,西北、东北地区电煤价格与市场煤价差距过大。

企业间盈利水平不平衡

    2009年虽然我国煤炭产销量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受生产成本上升、价格回落及税负负担加重等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并且企业间盈利水平差异大。

2010年煤炭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2010年煤炭供需总量还将继续保持大体平衡态势,但由于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性、结构性深层次问题和不确定因素,区域性、品种性、时段性煤炭供应宽松与紧张现象可能仍会发生。

    基于对2009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综合判断,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计,2010年,煤炭需求受国民经济增长和高耗能工业发展的拉动将继续增加,但由于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和能源结构的调整、要大力开展节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煤炭需求的增幅将不断减小。

    从下游行业的需求情况来看,中电联作出乐观预计,2010年,全国电力消费增长势头将高于2009年。根据中国钢铁协会预测,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也将缓慢复苏,我国经济不断好转,预计2010年国内外钢铁市场将好于上年。 

    从结构调整的情况来看,电力、钢铁、化工、建材四大行业今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据国电集团总经理朱永芃介绍,该集团计划到2015年,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的清洁燃煤发电机组比率提高到90%以上;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装机容量超过30%;供电煤耗低于320克/千瓦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20年,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装机容量占40%以上。国电集团的这一新能源发展目标,也是所有“耗煤大户”的发展方向,节能减排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日前,在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均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党组书记魏庆海认为,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效益。在湖南省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看来,发展低碳经济,湖南正好有优势。作为人口和经济大省,山东省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其中约80%仍然依赖煤炭资源。就山东省目前能源状况和发展低碳经济在能源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山东省政协委员张圣亮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

  从煤炭供应方面来看,煤炭运输条件将得到改善,近几年大量潜在煤炭产能会陆续释放,煤炭产量将继续增长,有关方面预测仅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贵州5省(自治区)2010年安排的煤炭产量就将增加2亿吨以上。

  因此,2010年全年煤炭供需总量还将继续保持大体平衡态势,煤炭市场运行将基本稳定。但由于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性、结构性深层次问题和不确定因素,区域性、品种性、时段性煤炭供应宽松与紧张现象可能仍将时有发生。

继续在全国推进煤炭资源整合

    目前河南省、山东省、黑龙江省、河北省有关人员赴晋详细考察调研。不只是地方,对于煤炭资源整合,国家有关部门也有了明确的指示。这预示着2010年,煤炭资源整合有全面提速的可能。

    煤炭资源整合不是新名词,国家近几年几乎年年都在抓,在2009年因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这一名词备受关注。一段时间内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的种种言论不绝于耳。有人称赞,有人提出异议,有人提醒要谨慎慢行。在一片哗然声中,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告捷”。

    大刀阔斧之后,成效显现出来了,目前,山西省煤炭产量己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安全生产形式明显好转。在前不久召开的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表示资源整合第一阶段“兼并重组”已经走完,春节后将进入第二阶段“技术改造和全面复产”,一到两年后,将进入“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第三个阶段。他满怀信心地让公众3年后看山西的煤炭话语权。

    在此不谈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的做法是否是最合适的,单从其产生的影响来看就不可小觑。据了解,山西省推进煤炭业整合重组的做法,早已吸引其他产煤省区的目光。目前河南省、山东省、黑龙江省、河北省有关人员赴晋详细考察调研,这预示着2010年,煤炭资源整合有全面提速的可能。

    据了解,河南省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提出,计划新建矿井规模不得低于45万吨/年,现有煤矿单井规模不低于30万吨/年的可以单独生产;大力支持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生产规模100万吨/年以上的骨干煤炭企业在不影响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的前提下,可作为兼并重组主体,兼并重组相邻中小煤矿。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整合也已经全面展开。内蒙古提出,凡是新建的井工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单井的煤炭生产能力不得低于每年120万吨。新建的露天煤矿开发项目,每年开采能力不得低于300万吨。

    山东省国资委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合作,年内力争省管企业调整到25家以内,打造约1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集团,积极推动煤炭企业重组工作。 

    不只是地方,对于煤炭资源整合,国家有关部门也有了明确的指示。2010年1月5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山西煤矿兼并重组符合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重大举措,不但要在山西推广,更要在全国范围推进。

    业内专家表示,煤炭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加大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力度,加快煤炭大基地、大集团的建设,实现比较合理的产业集中度,以降低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强化煤炭稳定安全供应保障能力。

链接:近年煤炭产业政策走向 

“两法”修改和《能源法》立法 

    2006年1月,国务院以国办发[2006]2号文将《煤炭法》修订工作列入2006年立法工作计划。经过专家学者多次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展开课题研究等方式,在2007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修订送审稿)。这次修改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煤炭法律体系,增加了40多项条款。目前,受《能源法》牵制,难以出台。国土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了《矿产资源法》修改工作,已完成了征求意见程序,待批。 

    国家能源领导办公室实行“开门立法”改革,2008年底完成了《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并刊登在互联网上,广泛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国务院法制办前期又将《能源法》征求中外专家意见。 

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要求,山西省于2007年4月正式启动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一是煤炭管理体制得到加强;二是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三是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稳步推进;四是矿区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五是城市转型和企业转产受到重视;六是可持续发展基金效应开始显现。现试点时间两年已过,亟待国务院批准。内蒙古也申请要试点政策。现已有12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开始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 

煤炭市场化进程加快 

    从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做好2007年跨省区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到2009年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煤炭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税费制度改革 

  1、增值税负担加重 

  增值税转型后,煤炭增值税由原来的13%恢复到17%,允许抵扣煤矿新增的生产用设备增值税进项税。2009年1月至8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应交增值税840.93亿元,同比增加108.28亿元,增长14.78%。据调查,增值税转型后,煤炭实际增值税负提高2.5个百分点至3.89个百分点,煤炭增值税实际税负却增加到9.82%~11.2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 

  2、各种行政费用增加 

  一是价格调节基金:截至目前,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征收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其中四川(3个市)、云南(3个市)、河南(2个市)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然而各省主要按煤种征收,标准不一,少的是3元/吨,多的是51元/吨。二是煤炭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陕西省按原煤产量征收煤炭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陕北5元/吨、关中3元/吨、陕南1元/吨)。三是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吨煤征收10元,已有20多个地区提取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部分地区还向政府交纳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抵押金。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