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9 09:29 星期一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中国煤炭报|起步中的“数字煤炭”前行还需闯关
字号:[    ] 发布时间:2023-10-12 10:14:47 来源:中国煤炭报 发布人:高玉洁
​  “‘数字煤炭’建设发展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助推企业创造价值、提升效益,助力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近日召开的2023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现场会暨“数字煤炭”建设发展论坛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信息化分会会长王虹桥表示。他认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一项重点任务。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关乎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近年来,煤炭行业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煤矿智能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此背景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服务煤炭行业的各类信息技术企业进行了专项调研,对56家公司进行样本研究,包括32家煤炭企业所属信息技术公司和24家以服务煤炭行业为主业的其他信息技术公司。调研显示,2022年煤炭信息技术产业呈继续高速发展态势,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研发投入继续保持30%左右的增长。

  煤炭数字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在数字中国建设方针指引下,国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煤炭行业数字产业从无到有高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产业生态体系。”王虹桥说。

  王虹桥介绍,近3年来,我国煤炭数字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以煤炭各领域数字化、智能化为主业的主板上市公司已增加至13家,其中5家为近3年内上市。行业内外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纷纷将煤炭行业作为布局重点,与煤炭生产、技术服务等企业携手合作,共建煤炭数字产业生态。与此同时,煤炭数字化基本保障体系同步构建,为煤炭数字产业生态保驾护航。

  煤炭数字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煤炭信息技术企业经营业绩高增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调研的56家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166.43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提供企业利润总额数据的52家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4.01亿元,同比增长41.6%;有48家实现盈利,占比92.3%。

  “亏损的企业大多属于初创型公司,处于高额研发投入阶段,亏损并非由于市场不佳或者企业经营问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秘书长王丹识介绍。

  王丹识表示,煤炭数字经济产业投融资活动较为活跃。2022年,上述56家公司中,有16家公司进行了股权或债权融资,合计金额达47.6亿元。其中,股权融资规模为44.1亿元,债权融资规模为3.5亿元。

  同时,从调研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技术实力不断增强。2022年,提供数据的52家公司,合计取得软件著作权1221项,比2021年增长16.73%;取得安标认证615项,比2021年增长30.02%;取得专利授权793项,比2021年增长21.81%,其中取得发明专利300项,比2021年增长40.85%。

  整体处于起步升级阶段 深入推进面临瓶颈

  王丹识介绍,当前煤炭企业数字化发展整体处于起步升级阶段,还存在信息技术公司支撑集团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产业整体面向行业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

  “煤炭企业所属信息技术公司在推动集团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能力仍显不足。”王丹识说。目前来看,煤炭企业所属信息技术公司整体规模较小,技术能力仍显不足,主营业务以传统信息化服务为主,软件开发力量相对薄弱,自主开发能力整体不高。此外,多数公司承担项目总包、系统运维等业务,缺少核心技术和产品。

  王丹识指出,目前,煤炭企业所属信息技术公司通过信息技术解决行业核心痛点问题的能力仍显不足,很多技术产品尚处于探索、研究和磨合阶段,致使整个产业受行业政策推动力度和经济波动变化的影响较大。

  还需要注意的是,煤炭企业所属信息技术公司仍然以服务企业内部为主,服务企业外市场和行业外市场较少、能力偏弱。数据显示,2022年,煤炭企业所属信息技术公司外部市场平均营收比例为21.04%,同比下降了0.61个百分点。此外,外部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公司规模相对较小,尚未形成主要业务和产品。

  在调研的基础上,王丹识预计,煤炭信息产业增速短期或将出现回落。“前两年煤炭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态势,可能会因为今年煤炭价格下行、行业效益下滑而有所放缓。”他说。加上第一批大规模建设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已经基本验收完成,短期内会进入一个适应消化提升阶段,超常规的煤矿智能化建设投资增速也将有所放缓。

  增速短期回落意味着市场空间扩张受到一定限制,信息技术公司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有专家预计,未来煤炭信息技术产业的头部公司发展速度将超过其他公司,也将逐步改变主要服务于内部市场的现状,转向为整个行业提供技术服务。

  王丹识表示,今后煤炭行业信息技术服务更趋于整体化、生态化。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跨过单项系统建设阶段,迈向在顶层设计蓝图指导下的系统性实施阶段。

  “企业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也由原来的单一业务、单一场景技术应用堆叠,转变为在整体框架下的分步实施,更加强调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更加需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王丹识说。煤炭信息技术服务整体化和生态化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头部厂商正基于自身条件,加速并购生态厂商,补齐 “短板”,同时通过建立联盟、举办伙伴大会等方式,加速构建合作生态,满足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深度赋能煤炭行业 尚需顶层规划和技术突破

  “煤炭行业数字化发展存在企业间研发应用水平分化加剧、人力资源队伍无法支撑转型要求等问题。”王虹桥指出,我国煤炭行业数字化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正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煤炭生产场景数据的精准采集、高效传输、模型算法搭建、关联分析、数据清洗相对困难。虽然,近年来煤炭行业在数据标准化、数据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数据多而无用”“数据不出矿”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数据仍然以单场景局部分析应用为主,数据资源要素价值尚未充分释放,致使很多专业化信息系统仅作为场景和信息的展示,真正意义上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决策分析基本未实现,通过数据算法实现真正的智能化控制仍然任重道远。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康红普表示,我国煤炭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与其他行业、其他能源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煤炭行业还存在数字化转型难度大,数字化基础还需夯实,数字化核心关键技术需要攻关,数字化人才比较缺乏等问题。”康红普表示。

  除了行业层面尚有多种问题待解,企业层面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当前,我国煤炭生产组织体系尚未适应数字化转型需要。从调研情况看,各煤炭企业所属生产单位中,全面设立数字化部门的仅占24%。在煤矿层面,虽然全国开展智能化建设的煤矿数量达600余处,但很多煤矿面对庞大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却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岗位,更缺乏既熟悉数字化技术,又懂煤矿生产安全及辅助业务的专业化复合型系统运维队伍,尚未建立起符合数字化转型的生产管理体系、流程和规范。煤矿生产管理模式,特别是机构岗位、业务职能、技术技能等都亟待变革、优化、规范和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康红普建议,一是加强煤炭数字化顶层设计,做好中期、远期规划;二是搭建具有煤炭行业特色的大数据平台;三是建立煤炭数字化技术实验室;四是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五是建设煤炭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

  王虹桥建议,推动数字煤炭建设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重点围绕“提效、保安、增康”目标开展工作。“提效”指以提高价值效益为导向,通过推进数字技术与煤炭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管理升级提效、生产优化提效、产业数字化增效;“保安”指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核心,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保障企业生产安全、运营管控安全、网络与数据安全;“增康”指以推动全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增进企业体制健康、发展模式健康、生产系统健康、职工职业健康。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