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 22:13 星期日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历史资料 > 研究报告 > 正文
关于现代大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字号:[    ] 发布时间:2012-07-13 00:00:00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人:黄振东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必须将转型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将成为国家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赵乐际书记从全国、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出发,提出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建设新跨越”的战略要求。深入落实全国和全省转型发展要求,全面提升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健康可持续发展水平,对早日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和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意义重大而迫切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长期以来,煤炭一直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赋存条件,决定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不会改变。2011年我国煤炭产销量突破35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陕西省作为全国第三大产煤大省,煤炭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5%左右,是陕西省的优势支柱产业之一。但在我国和陕西省煤炭生产消费快速增长过程中,粗放式发展严重,产业发展仍依赖于初级产品的开采加工,煤炭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占比低,煤炭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少,积累增值能力差,环境代价大,经济效益低,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促进低碳社会发展。
  
  一是转型发展有利于促进低碳社会建设
  
  煤炭是最典型的高碳能源,煤炭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80%左右。根据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实现高碳产业的低碳发展已成为政治任务。煤炭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实现资源减量化和低耗能、低排放,有利于促进低碳社会建设。
  
  二是转型发展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煤炭资源虽然总量很大,但人均可采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焦煤、无烟煤等稀缺煤种资源储量尤其匮乏。资源勘探程度和回采率不高,部分大矿采肥弃瘦、小矿乱采乱挖,资源开发方式难以为继。大力推进煤炭行业资源整合、科技进步和规模发展,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和质量,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三是转型发展有利于提升煤炭行业发展质量
  
  煤炭是人类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必须清洁、高效、绿色利用。但部分煤炭企业仍延续挖原煤、卖原煤的老路子,产业结构单一、链条短,管理粗放、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企业发展主要依靠产量增长和价格提升,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通过转型,可有效延伸煤基产业链条、发展多元支撑产业、实现精细集约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是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近年来,国内一大批煤炭企业深入落实国家转型发展战略,全面促进企业绿色低碳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从粗放到集约、从量增到质变、从单一到多元的规模效益复合增长,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神华宁煤集团通过煤炭规模发展、就地转化、深加工等三大转型战略实施,使煤炭产量由2002年的1574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7012万吨,营业收入由30亿元增长到270亿元,利税总额由2亿元增长到104亿元,取得了显著成绩。冀中能源集团通过加快推进“一体两翼”转型战略,于2011年成功跻身世界500强。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通过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实现了每两年翻一番的跨越式大发展。过去5年,陕煤化集团销售收入由112亿元增长到709亿元,增长了5.3倍;原煤产量由2752万吨增长到1.0186亿吨,增长了2.7倍;总资产由153亿元增长到1940亿元,增长了11.7倍;利税由12.6亿元增长到248亿元,增长了18.7倍;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陕煤化集团销售收入将突破1300亿元,利税将达到300亿元,有望进入世界500强。
  
  国内外许多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在相近条件与环境下,转与不转、转得快与慢,直接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早转早发展,不转难发展。转型不是可转可不转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转,如何转好的问题。
  
  二、煤炭企业转型应把握好产业布局、市场营销和管理升级三大重点
  
  转型发展是煤炭企业破解发展难题的战略举措,根据国内一大批企业成功转型的实践经验,应重点从产业布局、市场营销和管理升级三个方面推进转型。
  
  (一)坚持走循环化、规模化、多元化和国际化产业转型之路
  
  一是坚持循环经济,以产业延伸带动发展方式
  
  煤炭企业转型发展要坚持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走资源的综合、循环、高效利用之路。陕煤化集团坚持走资源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采用煤、电、化一体化方式建设大型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通过延伸“采煤、炼焦、焦油深加工、瓦斯发电、矸石发电、炉渣制水泥、粉煤灰制砖”等循环经济产业,把传统产业中的“三废”变为“三宝”,建成了以黄陵矿业为代表的现代化大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形成了产业关联紧密、企业高度集群、资源集约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格局由以煤炭为主向煤基多元化和产业高级化转型。
  
  二是坚持规模化发展,以资源统一优化配置促进复合增长
  
  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煤炭行业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原来的鼓励中小煤矿发展,转变为扶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十二五”期间,将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小煤矿”向“大煤企”的转型。规模化发展有利于改变“多、小、散、乱”的产业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生产技术水平、资源配置效率和平稳供应保障能力,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协调健康发展。陕煤化集团在规模化发展中,坚持集团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板块化运营,实现了“生产集中化、经营集约化、资源配置高效化”,促进了规模效益复合增长和跨越式发展。按区域资源赋存特征和企业情况,对资源枯竭的渭北老区实施振兴战略,统筹推进煤炭深度开采、资源接续和产业转移,为老矿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对资源赋存较好的彬黄西区和陕北新区实施壮大和做强战略,加快集群发展、规模带动、横向扩张,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陕煤化集团煤炭资源储量突破450亿吨,陕北新区煤炭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彬黄西区突破3000万吨,渭北老区稳定在2600万吨。到“十二五”末,陕煤化集团将在陕北新区建成十个千万吨级大型现代化矿井群,彬黄西区煤炭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渭北老区将达到4000万吨,煤炭总产量将突破2亿吨,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三是坚持多元发展,以纵向延伸和横向互补促进可持续发展
  
  宏观环境的多变性和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多元化是煤炭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多元化战略是煤炭企业扩大规模、分散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陕煤化集团坚持“以煤炭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互补发展”战略。在煤炭主业方面,强基扩本,横向整合,提升产能;在煤化工方面,延伸煤基产业链条,以粉煤干馏制油、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行业为重点,加快重大项目实施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使主导产业向纵深发展。在多元产业方面,坚持多元协同、互补发展,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建筑施工、钢铁、铁路、电力、生态水泥、绿色健康等多元板块。在战略推进中,坚持走自主创新、科技引领之路,深入实施“支撑煤炭、引领煤化、拓展多元”的科技发展战略。先后组建了陕西煤矿安全技术中心、陕西煤化工工程中心、煤化工技术研究院,重组成立了上海胜邦化工技术公司,联合大连物化新建了国家级甲醇制烯烃工程实验室。在煤化工领域,陕煤化集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DMTO-II技术已通过专家委员会鉴定,并成功进行了工业化实验,201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与此同时,块煤干馏中低温煤焦油制取清洁燃料工艺、高混合碳四催化裂解制丙烯技术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通过科技支撑带动了产业升级,使主业更强、多元更亮,奠定了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根基。
  
  四是坚持国际化发展,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战略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化战略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主导趋势之一,坚持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同步开发,已成为大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业内兖矿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已取得显著成效,继2009年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后,2011年又收购了澳大利亚新泰科控股公司100%股权和普力马煤矿公司与西农木炭公司100%股权。目前,兖矿集团国外煤炭资源总量已达60多亿吨,国外煤炭总产能已达4000多万吨。陕煤化集团近年来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与中大中国石油公司合作的吉尔吉斯斯坦60万吨炼油项目年底可投产;投资的阿根廷火地岛80万吨尿素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该项目是中国在南美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也是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海外投资项目。
  
  (二)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推进营销战略大转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决定生产供给,而营销是发现需求并满足需求的重要手段。煤炭企业在产业转型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营销战略转型,改变以往传统“卖煤”的销售模式。特别是在当前煤炭市场总量过剩、供需结构变化、由卖方变为买方市场的形势下,必须转变煤不愁卖的老观念,尽快全面建立以体现客户价值需求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新体系。陕煤化集团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主导,以专业化营销为手段,以交易中心为平台,以大物流体系为保障,大力推进营销战略大转型,努力为客户提供从“坑口”到“炉口”的“一站式、一体化、个性化”服务,实现市场前移和共赢发展。
  
  一是坚持专业化统一销售,实现资源、运力和市场的统一优化配置
  
  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于1998年率先在全国实行全省煤炭联合销售,2006年成为陕煤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后,于2009年深入推进全集团专业化统一销售。坚持公路铁路并举、多方战略联营,实现了资源、运力、市场等营销要素的全集团统一优化配置,不仅有效解决了市场分散、内部竞争、效率不高、抵御风险能力差等行业弊端,而且通过市场导向和集团化运作,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资源结构优化和产业链条延伸。2011年,陕煤化集团煤炭总销量达到1.06亿吨,销售收入达到709亿元,实现利税248亿元,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和发展最优化。
  
  二是深入推进煤炭网上交易,走绿色发展、低碳营销、廉洁营销之路
  
  交易中心是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是国家煤炭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载体。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陕煤化集团于2010年成立了陕西煤炭交易中心,着力构建融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制定的战略与运营方案,深入推进交易模式、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国际化标准和“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交易原则,为广大社会用户提供以煤炭交易为核心的“1+N”服务,充分发挥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引导和调节作用,为煤炭产运需各方搭建了一个公信高效的服务平台,走出了一条低碳营销、廉洁营销之路。2011年,陕西煤炭交易中心网上交易量达到945万吨,成交金额36亿元,净增收1.84亿元,起到了重要的价格发现作用,初步形成了陕西煤炭价格指数,成为陕西及周边省份定价的重要参考,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2012年,陕西煤炭交易中心交易量将突破3000万吨,上半年已达1643.99万吨,为推动西北及全国煤炭市场化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奠定了一定基础。
  
  三是坚持“煤销千里,德行天下”的诚信营销理念,实现共赢发展
  
  在买方市场下,质量和诚信是稳定用户和市场的基础。煤炭企业在市场营销转型中,必须坚持以德立身、以诚待人,以质存、以信立、以誉兴。首先,要深化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善于和上下游企业换位思考、同舟共济、协同发展。第二,要加强企业内部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坚持走质量兴企、品牌强企之路,实现品牌营销、价值增值。第三,要居安思危,立足市场创新营销模式,通过资本合作、共建共赢等各种方式与客户建立荣辱与共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行业的优势互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四是坚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高营销服务能力和规模效益
  
  现代物流产业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和促进规模发展的“第三利润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陕西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煤炭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不仅是打造供应链管理优势,提供从“坑口到炉口”的一站式服务需要,更是转型发展、多极支撑、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做强做大的需要。陕煤化集团积极落实国家和陕西省物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按照煤炭应急储备体系建设要求,从2009年开始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深化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着力构建煤炭物流、商贸物流、社会物流“三个主体”和综合交易、物流配送、金融服务、信息指挥“四个中心”,稳步推进“产地型、中转型、消费地”三类智能物流园区建设和“四省四港”(四省:湖北、江苏、山东、江西,四港:枝城港、徐州港、日照港、连云港)与沿江沿海大物流节点布局,不断完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充分发挥交易中心信息集成服务平台作用,深化煤电路港一体化战略联营,加快形成集仓储、加工、配送、信息、网上交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一体化的物流产业链,打造服务多元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和重要利润增长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12年,陕煤化集团物流产业收入将达到130亿元,到“十二五”末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三)坚持以管理升级为先导,以变革创新
  
  带动跨越发展资本全球化时代的竞争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竞争,管理升级则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提升的先导与基础。如果没有与产业转型、市场营销转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转型将难以有力推进。企业管理升级应重点把握好体制机制、运营管理和贯彻执行三个层面。首先,要围绕实现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目标,进行管理体制和管控模式的优化升级,建立精干高效、符合产业特点的科学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第二,根据体制机制和业务发展需要,着力提升战略规划、资本运营、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监控协调等能力,全面提高管控水平与发展能力。第三,要不断提高战略执行能力,提升安全生产、市场营销、成本管理、项目实施等水平,确保企业各项战略规划和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陕煤化集团在转型发展中,坚持以变革创新为先导,以对标管理为抓手,对内创新管理体制,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建立以集团为决策中心,下设多个专业公司和区域公司的条块结合新型管理体制。集团作为决策中心,从具体经营业务中解脱出来,着重从事项目规划、投融资、并购重组等战略规划,狠抓各板块公司的战略执行力和运营管控力,促进各专业公司做强做大。对外以多种形式创新合作机制,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以资本技术等要素为纽带,开展企地合作,共建双赢。依托优势项目,与大企业合作,在丰富资金渠道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按照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思路,与央企合作开创了“三峡模式”(同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合作,在陕西关中的渭南规划建设540万吨煤制甲醇制烯烃项目,一期180万吨甲醇、60万吨DMTOⅡ示范项目已经开工);按照股权多元化思路与民企合作,创造了“北元模式”(依托陕北分散的电石资源和丰富的盐资源,重组了民营北元化工公司,引进了民营资本,投资建设了国内最大的100万吨PVC项目。按循环经济的要求,配套240万吨水泥、80万吨烧碱,实现了“零”排放)。同时,坚持以资源和资本为纽带,通过相互参(控)股等多种形式,加强和深化上下游产业合作,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实现煤电路港航一体化共赢发展。
  
  产业转型是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的主攻方向,市场营销转型是实现产业价值、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管理升级则是产业和市场营销转型的坚强保障。煤炭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应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产业结构、市场营销和管理升级转型,实现企业与行业的全面协调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煤炭企业转型发展需要重点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是要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主动转型、提前转型
  
  要高度关注和重视页岩气等可替代煤炭能源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到对自然资源财富的占有,不可能成为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要在资源枯竭和比较优势弱化之前,立足长远,未雨绸缪,提前在思想上转型,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奠定核心竞争优势和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主动转型、提前转型。
  
  二是要解决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问题
  
  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陕西省的既定方针。当前,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高碳行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煤炭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在必行。煤炭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首先要深化低碳发展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第二要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三要利用先进节能技术,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积极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大幅度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四要促进煤层气、余热余压、粉煤灰、煤矸石等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五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发挥整个行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三是要解决好转型发展中盲目多元化问题
  
  煤炭企业要成为“百年老店”,实施多元化战略,发展可持续产业是必由之路。但在什么时候多元,多元什么。不仅要选择时机,还要选准产业方向。一般来说,当企业还不足够强大时,多元产业要注意与主业的互补性,发展多元是为了配套主业,促进主业做大做强。当主业足够强大,在行业内举足轻重时,应跳出主业链,另辟蹊径发展符合全球产业趋势的新型多元产业,形成多条腿支撑的产业格局。因此,煤炭企业转型,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和市场发展趋势,在做强主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不可盲目多元化。切忌陷入主业不强、多元不亮的困境。
  
  四是要解决好技术、管理等与转型的战略匹配问题
  
  煤炭企业转型的目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的优化,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煤炭企业转型,一方面要依托企业的资源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另一方面要在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员和技术等方面实施转型,使之与企业转型战略相匹配。
  
  五是要解决好市场营销中长期稳定性与市场灵活性协调统一问题
  
  从构建长期稳定的大目标市场体系、减小市场波动角度考虑,需要长期协议保证;但从活跃市场交易行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时发现价格、提高营销的灵活性方面,需要全面推进网上交易。在具体实施中,要把握好长期稳定性与市场灵活性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市场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提前在战略上、全局上考虑市场波动起伏的应对之策,稳步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进程。
  
  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在转型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战略转型方向,做到破解难题主动转、抢抓机遇加快转、着眼现实科学转,加快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建设新跨越,努力实现企业和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为陕西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系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陕西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福来)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