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8 09:12 星期三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历史资料 > 研究报告 > 正文
国务院推进煤企兼并重组山西先行一步
字号:[    ] 发布时间:2010-09-03 00: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布人:黄振东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产业集中度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勘查开发秩序混乱、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等问题仍然突出。

  而从经济角度来看,煤炭资源的浪费和偷漏税款的金额也的确惊人。中小煤矿的资源回采率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每采1吨煤就破坏和浪费4吨资源;山西煤炭实际年产量在8亿吨左右,而每年的报表产量只有6.5亿吨左右,仅此一项,全省每年流失税费就达百亿元之巨。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市场普遍认为,这标志着最早自山西开启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改革,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终于正式成为国家战略。而在这个国家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山西已经先行一步。

  山西煤改初获成效

  就在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之前的几天,来自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的消息,就像是为此次会议提前写下的注脚。

  消息称,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健康推进,已经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截至消息发布时,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正式协议签订率达99.5%;主体接管到位率达98%;采矿许可证变更率95%以上,主体企业对被整合煤矿的资金补偿到位率68%。兼并主体到位后煤矿的复工复产、改造建设、矿井关闭工作已全面展开。

  据了解,目前山西全省的矿井个数由2598处已经减少到了1053处,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而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其中,90万吨/年及以上的综采机械化矿井占到2/3,平均单井规模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可以为此特别说明的一个例子是,在山西的产煤大县之一的襄垣县,本报记者甚至一度为一座行将淘汰的煤矿感到惋惜,年产近90万吨的襄垣县花宝沟煤矿算得上一座现代化的大矿,只是因为未来剩余的可开采量相比之下不占优势,居然就难以获得兼并主体的青睐,不得不位列关停煤矿之列。

  矿井减少产能提高,当然是资源整合后带给山西煤炭行业的显现效果,而兼并整合后促使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则直接为山西煤炭行业正了名,摆脱了世人对山西带血GDP的指责。2009年,山西省煤矿累计发生事故71起,死亡202人,起数同比减少46起,下降了39.32%,死亡人数同比减少73人,下降了26.55%,全省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328,同比下降22.39%,比全国的0.923低0.595;2010年1-7月份,全省煤矿累计发生事故34起,死亡102人,同比分别下降8.11%和25.55%。

  不仅如此,兼并重组整合后,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原煤洗选加工率、主要污染源治理达标率、煤层气(瓦斯)抽采和利用量等专项指标,也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煤炭产量也逐步增长:2009年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766亿元,同比增加266亿元,拉动全省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利润总额分别为884.1亿元、461.5亿元,分别是全省工业的80.9%和107.7%;全行业上缴税费592亿元,同比增加178亿,增长43%,上缴可持续发展基金160亿元。2010年1-7月,全省原煤产量累计完成39719.51万吨,同比增加7649.05万吨,增幅23.85%。

  伴随着山西省拉开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大幕,以及随后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其实早已经为后来者提供了相当的经验。紧随山西之后,内蒙古、河南以及黑龙江、山东、新疆等产煤大省也纷纷加入到了这一兼并重组的大潮之中。

    山西煤改试破资源诅咒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产业集中度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勘查开发秩序混乱、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等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必须按照安全、节约、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程度、安全生产和科技水平,有序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推动现代煤炭产业发展。

  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这番陈述,其实就是山西省最早下决心顶着多方压力推行煤企兼并重组实施资源整合改革的初衷和理由,当然其中还应该包括遏制安全事故频发、摆脱带血GDP指责、减轻地方官员压力的因素。山西省方面曾经列出过安全生产、资源浪费、税款流失等几个方面的理由,以支持其开展煤企改革进行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政策。

  曾几何时,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几乎成为了悬在山西地方官员头上随时可能落下的利剑,山西省的大小官员因煤企发生的安全事故而被问责下岗追究责任的例子比比皆是。大煤矿与小煤矿之间百万吨死亡率相差数倍,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高达骨干煤矿百万吨死亡率11.3倍。

  而从经济角度来看,煤炭资源的浪费和偷漏税款的金额也的确惊人。中小煤矿的资源回采率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每采一吨煤就破坏和浪费4吨资源;山西煤炭实际年产量在8亿吨左右,而每年的报表产量只有6.5亿吨左右,仅此一项,全省每年流失税费就达百亿元之巨。

  此外,截至2008年底,山西仍有各类煤矿2600座,其中30万吨及以下的小煤矿占80%以上,大企业大集团的产量仅占全省产量的一半,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全省仅307座煤矿实现综采,40%的小煤矿仍采用落后的炮采方式,机械化程度不到30%,掘进机械化程度只有25%。

  山西省财经大学崔满红教授认为,以山西为代表的拥有国家战略资源的地区,担当着“中国锅炉房”的社会历史责任,但却难以走出资源诅咒怪圈,社会经济发展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要改变这种有增长没发展的状况,就必须深化改革,必须转型发展。

  正是这种种因素促使山西下定决心推行煤企改革,实行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山西计划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在全省将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1个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72个300万吨级左右的地方集团,将全省办矿企业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左右。

  今天看来,山西在煤炭行业推行的这一系列举措政策,不仅符合山西自身发展的环境条件,极具现实意义,而且也同时为全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在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中,全国要建成6-8个亿吨级煤炭企业,8-10个5000万吨级的煤炭企业,而在不久即将发布的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据悉兼并重组资源整合仍将是核心内容。

    山西煤改在纷论中挺进

  山西推行煤企改革实行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伊始,质疑之声就不绝于耳,其中有关“国进民退”的质疑争辩甚为激烈,反对者一致认为这是煤炭资本领域的“国进民退”,是在开改革倒车。

  不可否认,山西煤炭资源重组整合是一次煤炭产业格局的重新调整,也是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同样的煤矿,煤老板认为值几个亿,评估才几千万元,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双方的争执:一方说“兼并方评估不合理”;另一方说“被兼并方漫天要价”。

  对如此“落差”的产生,有专家进行过细致的分析认为:煤老板获得一座煤矿的采矿权后,一种情况是煤老板自己挖煤;另一种情况则是煤老板之间层层倒卖,因而最后一棒的接手者所付出的采矿权价格远高于第一棒价款,“落差”就是这样产生的。事实上,接手最后一棒的煤老板也是反对声音叫得最响的。

  针对这种现象,山西省有关部门曾经做出回应:根据宪法,资源是国家的,不能买卖;煤炭资源领域的违法违规经营、非法交易、地下协议和不正当利益,法律和政策不应予以保护,当然也得不到相应补偿;采矿权人把投资形成的资产和尚未开采的国家资源混为一体,据为己有,不合理、更不合法。

  而当山西推行煤企改革实行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举措基本尘埃落定之时,山西方面则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以驳斥外界的种种非议:重组整合后,山西省的煤炭行业形成了以股份制企业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其中:国有办矿占20%,民营办矿占30%,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占50%。

  山西方面的普遍观点是,在煤炭行业进行的兼并重组,并不意味着要让民营资本退出这个行业。此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就多次对山西的做法却予以充分肯定,认为山西的做法“符合煤炭产业基本特性”。而在8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特别提到了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兼并重组中,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积极探索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有效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和民营煤矿企业成为兼并重组主体,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企业参与兼并重组。这被很多人认为是对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的进一步落实。

  因此可以说,在煤炭领域进行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并没有将民营企业拒之门外,只是提高了准入门槛。山西一名本土经济学家如此表述。当然,站在国家层面就必须考虑到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必须解决产业集中度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勘查开发秩序混乱、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等诸多问题,因此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也必然将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煤炭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安全生产和科技水平,这就意味着进入煤炭这一领域的民营企业也必须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

  目前,仅就山西而言,仍然有一大批如联盛集团这样资本雄厚规模庞大的民营企业活跃在煤炭生产领域。

  打造能源巨头山西或拔头筹

    此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企业和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这意味着煤电化工一体化能源巨头公司的打造将成趋势,这对加速煤炭资源整合潜在影响巨大。

  而在山西提出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目标中,早已明确要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1个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国家煤炭行业的“十一五”规划中,全国要建成6—8个亿吨级煤炭企业,8-10个5000万吨级的煤炭企业这个目标计划,山西的目标计划几乎占据了一半。

  在中国能源产业中,煤炭行业的集中度一直比较低,相比于石油行业由四大公司主导,电力行业以五大公司为主的格局,煤炭行业的确应该加快整合力度,做大做强煤炭企业。

  而从长远来看,向石油行业和电力系统靠近,应该成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然,煤电化工一体化能源巨头比之单一的煤炭巨头,在话语权、定价权方面也不可相提并论。但在山西的规划蓝图中,打造能源巨头的设想似乎还只停留在煤炭行业之内,这与煤电化工一体化能源巨头公司,尚存不小的差距。

  不过,在能源领域,山西的优势依然明显。如今在政策层面的鼓励下,电力、冶金等企业介入上游资源,不但将对煤炭整合产生推动作用,还将使得这些行业企业有效降低成本压力,并使得煤炭资源最大限度地被使用。而煤电化工一体化的能源巨头公司设想,也可以避免煤电企业之间的博弈继续加剧。

  转变煤炭利用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其实也是煤炭大省山西早有的规划。例如,实施“输煤变输电”,就一直是山西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今年6月,山西省就曾经邀请国内十多名电力行业资深专家在北京召开《山西煤电基地外送电规划研究》论证会,对晋电外送战略规划进行咨询。

  山西省财经大学崔满红教授认为,选择在危机中转型发展的战略调整,无论是对煤炭企业进行整合重组,还是转变煤炭利用方式实施输煤变输电,其实都是山西的无奈之举。

  “现在看来山西煤炭产业战略调整的思路和实践,已经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肯定,山西在全国煤炭行业算是领先了一步”,崔满红认为,“未来依托已有的煤、电、化工、冶金等产业优势,山西或将率先打造出巨型能源公司,继续维持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记者张华钰 见习记者张旭东)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