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3 04:27 星期五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历史资料 > 研究报告 > 正文
朔州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实践和启示
字号:[    ] 发布时间:2009-11-02 00:00:00 来源:中国煤炭网 发布人:黄振东

       2009年,三晋大地备受高温的炙烤,夹在国际金融危机疾风暴雨中的朔州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攻坚战也“激战正酣”。令人欣慰的是,全市煤炭行业上下一心,抢抓机遇,通过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构筑起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新高地,再次显现出朔州打造新型煤电能源基地的大手笔和大作为。 
       朔州煤矿企业历经三次整合重组,但这一次的动作最大,矿点“瘦身”一下砍去50%,煤矿单产提升了65%,力度空前。
       朔州市煤炭储量422.9亿吨,占全省煤炭总储量的1/6;煤炭产量1.2亿吨,占全省总产量的20%;地方煤矿平均生产规模达到45.6万吨,位居全省第一。全市财政收入的70%来自于煤炭。这种单一畸重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朔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朔州市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首先对支柱产业实施重大变革,通过产业的转型实现城市的转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朔州市煤炭工业局局长左中伟自豪地说:“朔州市委市政府和煤炭管理部门咬定改革不松劲,煤矿企业历经三次整合重组‘瘦身’攻坚战,但这一次的动作最大,矿点‘瘦身’一下砍去50%,煤矿单产提升了65%,力度空前。” 
       多年来,朔州煤炭工业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数量速度型的路子,效益的增长靠的是“多打洞”、提产量。经过20年的探索,全市通过“关小改中建大”、矿矿合作、优势互补等形式,逐步减少小煤矿的比重,增加中、大型煤矿的数量,使资源、资产、资金、技术、人才、装备、运输、加工等优质生产要素向大、中型矿井靠拢,形成相对集中的生产布局。
        全市煤矿数量从最多时的344矿、372井减少到215矿、219井,淘汰了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再从215座减少到135座,淘汰了15万吨/年以下的煤矿,平均生产规模达到45.6万吨/年。今年,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向纵深推进,全市地方煤矿整合为67座,平均规模从45.6万吨/年提高到130.15万吨/年,增幅达65%,一步到位淘汰了90万吨/年以下矿井。其中500万吨/年矿井1座、300万吨/年矿井4座、210万吨/年矿井5座、180万吨/年矿井1座、150万吨/年矿井2座、120万吨/年矿井21座、90万吨/年矿井33座。平均单井生产规模由45万吨/年提高到131万吨/年,增加2倍;总产能达到8780万吨/年,比原来增加2624万吨/年,增长43%;井田面积扩大到464.25平方公里,增加73.97平方公里;保有储量达到98.75亿吨,比原来增加29.2%。
       保留矿井全部实现综采,全部取消炮采。全市共有30家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其中同煤、阳煤、山西煤运、山西潞安余吾煤业、中煤能源(含中煤进出口、中煤金海洋)、山西兰花、中国华电、国电燃料公司等8家大型煤炭企业,办矿35座,总产能4280万吨/年,矿井数占全市的52.2%,产能占全市的48.7%。山西西易、怀仁芦子沟等7家地方煤炭企业,办矿18座,总产能2610万吨/年,矿井数占全市的26.8%,产能占全市的29.9%。14家地方骨干企业,其中单独保留8座,整合保留6座,总产能1890万吨/年,矿井数占全市的21%,产能占全市的21.5%。按所有制成分划分,国有煤矿36座,产能4460万吨/年,分别占全市的53.7%和51%;民营煤矿31座,产能4320万吨/年,分别占全市的46.3%和49%。兼并重组完成后,全市将形成国有大集团和地方骨干企业各占半壁江山的办矿格局。80%的产能集中在16家大企业、大集团,煤矿数量之少、质量之高、井型之大,位居全省第一。 
       只有主业做优,才能在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上取得突破,而兼并重组整合是做优主业的必由之路。 
       矿点的“瘦身”不仅符合省、市政府的要求,也是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左中伟说:“山西在国际金融风暴来势凶猛、国内经济趋缓增长的形势下,提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战略决策,是一件符合山西实际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大事好事。只有主业做强,才能在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上取得突破。但历次突破都没有这一次外部环境优越、内部利益交锋激烈。”

        ——兼并重组整合使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提高资源回收率变为现实。

        数字显示,建市20年来,朔州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和死亡人数中,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占到2/3还多,且小煤矿资源回收率不足20%,生产1吨煤要浪费4吨储量。建市以来,全市共生产煤炭10亿吨,动用储量却达到600多平方公里,占含煤面积1603平方公里的37%。小煤矿的生产不仅难以保证矿工生命的安全,也严重浪费资源,危及国家的能源安全。
        在2007年,朔州市煤炭行业就确立了“四个70%”目标,即70%以上的煤矿实现机械化开采;70%以上的煤矿和大企业、大集团合作;煤炭回采率达到70%以上;煤炭洗选率达到70%以上。尤其是他们把煤炭回采率达到70%以上作为实现这“四个百分之百”目标的突破口。而欲达此目标,引进国有大企业大集团无疑是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据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蔡振东总经理介绍,特厚煤层的地质结构,完全适应大规模的机械化开采,整个采掘系统完全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管理。目前东坡煤业已经投入7亿多元,规模达到150万吨,而且4#、9#、11#煤层科学计划开采,不像小煤矿“挑肥丢瘦”,盲目乱采,资源回采率达到85%以上,比小煤窑回采率20%整整提高了65%。从事煤矿开采20多年的山西千井煤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凤鸣非常拥护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这一战略决策,打了多少年“游击”,如今加入同煤集团麾下,现在同煤集团的技术人员已经进驻千井并开展工作,过去煤矿所缺的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短板”都由同煤集团补齐,多少年做大做强企业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吴凤鸣说:“过去我们的企业小,今天担心关闭,明天发愁整顿,没有过长远日子的打算,掠夺性经营的思想严重。加入大集团后,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就有了长远发展的思想。”

        ——兼并重组整合为小煤矿退出市场探索出了新的机制。

        回首八十年代,在“抓项目就是抓经济,开煤矿就是增财源”、“有水快流”等思想指导下,大矿、小矿一齐上,集体、私人一齐开,“小煤窑”成为朔州煤炭工业的雏形,“村村有煤窑,家家有矿工”曾是引以为荣的事情。全市煤矿最多时达340多座,这些小煤矿为朔州的经济发展和煤炭供应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市煤炭工业局党政一班人清醒地意识到,小煤矿虽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但安全事故频发、管理粗放、人员素质低下、“多、小、散、乱、差”严重制约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步伐,让低标准的小煤矿知难而退已是大势所趋。
        为此,市煤炭工业局局长左中伟和其他班子成员亲历亲为,多方调研,指导有方,协调有力,使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有序推进。 
        首先,政策配套。为有效推进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市煤炭工业局在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朔州实际,制订了实施意见,明确了兼并重组原则、目标、主体、方法步骤、安全管理以及工作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兼顾和保证各方利益,特别是兼顾了退出市场的小煤矿的利益,从而保证了兼并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没有出现因兼并重组整合产生对立情绪以及社会不安定因素。 
        其次,规划科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按照“科学规划、掌握政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依法评估、企业协商”的原则,明确表态,不干扰、不添乱、不包办、不说情,放手让县区和企业自主运作,以县区为单位,成熟一家报批一家,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顺利推进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同时,服务优化。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积极调研,靠前指挥,使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在具体实施中实行部门联动,市煤炭工业局牵头,国土、煤监、财政、纪检等部门积极配合,实行统一受理、集中办公的工作机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全市主体企业共需与被兼并重组整合煤矿签订正式协议86份,已签81份,签订率为94.2%;兼并主体已接管煤矿61座,接管率91%;已有29座煤矿换发了采矿许可证,占矿井总数的43%。 

        ——兼并重组整合促进了优质生产要素的合理聚合,为实现产业的升级提供了保障。
        资源型城市的弊端是单一依靠资源,而煤炭产业的弊端是单一生产煤炭。通过资源整合,使生产、销售、加工利用、洗选等优质要素实现了合理的流动,煤矿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向煤基多联产、延伸转化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转变。全市煤炭工业努力构建和延伸“三条”产业链,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构建煤——电——建材产业链,使低热值煤,如洗中煤、煤泥、矸石转化为电,力争70%以上的原煤就地转化为电力;配套建设粉煤灰、煤矸石墙体材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再循环、再利用;构建煤——化工产业链,坚持发展煤、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实现煤炭电化、液化、气化、转化,围绕“肥、醇、炔、苯、油”五条主线,打造煤化工品牌,形成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煤化工产业集群;构建煤——机械制造产业链,大力发展煤机制造业。 
        煤炭工业园区是朔州煤炭工业的特色,也是煤炭工业产业链延伸拉长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市煤炭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金海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从2001年8月创建以来,园区企业由1个发展到13个,销售收入由2003年的2.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45亿多元,形成集煤炭生产、洗选、运销、电力、冶化、建材、生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多行业、多企业彼此关联耦合、各种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全市有29个超亿元非煤电生产经营性项目开工建设。特别是新材料业发展势头强劲。朔城区年产5亿块粉煤灰蒸压砖、朔城区金园、新时代和怀仁同煤三个2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等多家新型材料项目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全市将形成年产10亿块空心蒸压砖和13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目前,全市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煤电工业园区共6个,集聚了煤炭生产、经营、洗选、转化、综合利用企业30多家,生产总值占到煤炭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有效地拉动了内需,提升了产业水平,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煤炭工业发展后劲。 

        —— 兼并重组整合促进了生产方式的改变,提高了煤矿整体竞争力。

        兼并重组整合前,全市219个井口、1247个回采工作面几乎都是采用“老鼠打洞”的采煤方法,多数煤矿采用刀柱式、房柱式、条带式或台阶式等硐式布置、高落式的原始落后采煤方法,无一是正规布置的长壁工作面,不仅回采率低,而且安全没有保障。针对这种局面,市煤炭局多次组织召开动员会、现场促进会和实地观摩会,多次聘请国家、省有关领导和专家来朔调研论证,探讨特厚煤层实行采改的有效方法,多次组织煤矿外出考察参观,通过典型引路、样板示范的方法,促使煤矿经营者积极学习和借鉴采煤方法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大了日常指导、督促的力度,把采煤方法改革作为煤矿的准入条件之一。各煤矿下决心、下功夫、大投入、大力度,先后投入资金30多亿元,大力推进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全市大规模的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始于2005年,到2008年底,综采矿井从无到有已经建成23座,使煤矿在金融危机中占稳了脚跟,这也是朔州市煤矿能够实现顺利兼并重组,地方煤矿备受大企业、大集团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左中伟说,朔州市煤炭行业历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任领导干部都在煤矿的机械化、规模化下狠下功夫,使朔州煤矿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左中伟表示,在新一轮资源整合中,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矿井将全部实行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
 
        ——兼并重组整合促进了标准化矿井的建设,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奠定了基础。

        市煤炭工业局要求,在兼并重组主体到位后,首先要抓基础建设,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主要手段和主线,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明确分管责任人和分管业务部门,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大安全投入,强化现场管理。凡兼并重组后的煤矿需要技术改造或重新建设的矿井,必须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对未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矿井,不得通过竣工验收,力争从井下到井上,把每座矿井都建成全国一流的本质安全型矿井。 

        ——兼并重组整合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为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随着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步入“深水区”,适应新型煤炭工业发展的产业队伍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也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针对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业务不精、应对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的能力较差的问题,全市煤炭行业在提高煤矿“软实力”上狠下功夫。 
        首先,建立和发展面向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体系,办好各类职工培训班,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积极构建与煤炭工业规模化、现代化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的特有工种实行强制培训,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有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制,大力提升煤矿全员素质。变分散招工为统一招生,变分散培训为统一委托培训,以及成建制的劳动力转移和委托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等,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煤矿劳动用工和培训管理模式,积极培育煤矿自己的科技、人才队伍,要求每座煤矿都设立自己的技术机构和技术队伍,让产能百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具备科研自主开发能力。全市累计投入800多万元,建立和完善了市、县(区)、企业三级培训机构,正在或即将为煤矿培养适应正规开采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0名,使煤矿安全技术人员由矿均不到2人增加到30多人。 
        其次,积极创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引进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煤炭行业工作,提高科技人员比重,充实技术力量。帮助各类矿井引进、招聘和配备符合条件的总工程师,各煤矿分别配备采煤、通风、机电技术员近700名。全市煤矿纷纷成建制地从煤炭大企业、大集团引进专业队伍上千人。 
        再次,采取“送出去”的方式,定向选送煤炭企业青年200多名到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省煤炭职业技术学校等大专院校深造。同时,各煤矿还选送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岗位培训、技术培训。所有这些都有效地缓解了煤矿技术人员紧缺、产业队伍素质低下的状况,为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 
        同时,全市煤炭工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建成投运了煤矿瓦斯监测监控、产量监控、井下人员考勤定位、煤矿远程视频监控“四大系统”,广泛推广使用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等新技术,大力提高煤炭工业的信息化水平。
朔州煤炭工业的每一次创新发展,都抢在了时代的最前沿;每一次整合重组,都昭示出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今年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尤其如此。 
        朔州市煤炭工业局局长左中伟认为,“打赢兼并重组整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是一次执政能力的考验,是一次大作为的历练。重组整合不仅是煤炭产业的重新洗牌,也让朔州煤炭人的观念进一步更新,解放思想出新路,抢抓机遇谋发展。” 
        首先,决策科学,力度空前。兼并重组整合之初,没有现成的方案和经验可以借鉴,上面干着急,下面有怨气,畏难情绪,等、靠、要思想一度盛行。于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成为当务之急,一场打破畏难躲责、无所作为等落后观念的思想大解放在朔州煤炭行业全面展开。与此同时,市煤炭工业局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学习政策,完善方案,同时派出相关职能科室的人员广泛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左中伟还亲自与煤矿老板进行座谈,以取得矿方的理解和支持。最后形成推进兼并重组整合的新思路:“科学规划、掌握政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依法评估、企业协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是一次历史的选择,是时代使然。朔州的煤炭工业和全省一样,经过了几次大的重组整合,但是哪一次也没有这一次力度之大、规模空前。全市煤矿从135座减少到67座,压缩近50%。这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三个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煤炭工业自身结构调整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煤炭产业安全发展的治本之策。 
        其次,组织有序,领导主抓。作为资源型城市,全市煤炭工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均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但是多年积存的诸如煤炭回采率不高、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症结”。为此,市煤炭工业局的主要领导把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攻坚战作为一次能力的考验、执行力的考验。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时刻牢记肩负的使命,改进工作作风,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抓重点、抓难点、抓弱点,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推动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有序开展。无论工作进度还是工作质量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用他们擎天掘地的大手掀开了朔州煤炭工业史上又一崭新篇章。 
        团队的力量在凝聚力,和谐的精髓在向心力。市煤炭工业局的领导班子站在推动煤炭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创造为引领,以强化管理为切入点,激发团队活力,锐意拼搏进取,全力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攻坚战。 
        正当局党政领导团结和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之际,声势浩大的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拉开了序幕。在动员大会上,市煤炭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左中伟响亮地提出,把“推进兼并重组,确保安全和谐,实现科学发展”作为活动的载体。“朔州煤炭工业的每一次创新发展,都抢在了时代的最前沿;每一次整合重组,都昭示出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今年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尤其如此。” 
        左中伟及局领导班子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局长、分管领导亲自坐镇太原,职能科室和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在推进兼并重组整合中打破陈规旧套,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谋划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良策。 
        最后,措施得力,方法科学。兼并重组整合是利益的再调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利益关系,按照既定原则,让合法的“存量资产”和“既得利益”受到保护、不受损失;资产权益流转,给予合理补偿,努力做到让被整合的企业满意、整合的主体企业满意、地方政府满意以及利益相关的农村满意,即“四个满意”原则。 
        为了做到“四个满意”,准确把握政策尺度,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实行阳光操作、精细操作。同时精心组织,周密实施,负责做好签订协议、评估资产、变更登记等工作。目前各家兼并主体正陆续对接到位,有序开展工作。 
        打开尘封的记忆,我们依然能够回望到朔州煤炭工业所走过的发展壮大之路,正在突破重围的朔州煤炭工业,充满了“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决心,积蓄着新一轮起飞的力量,和着一往无前的有力脉动,正昂首前行,豪迈自信地抢占新的制高点……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