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2 01:21 星期日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历史资料 > 研究报告 > 正文
中国煤炭企业发展及管理创新的新趋势
字号:[    ] 发布时间:2009-08-25 00:00:00 来源:中国煤炭网 发布人:黄振东
    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深入剖析了解我国煤炭企业管理创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自2001年以来,中国煤炭企业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局面,与之相适应企业管理创新也进入了新热潮,概括起来有十大趋势特点。
    一、我国煤炭企业大集团重组整合快速推进的趋势
    煤炭企业的大重组主要表现在大集团的重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内外煤炭企业正向着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目前,世界十大煤炭公司煤炭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在国内,为扭转煤炭产业集中度低、管理分割、经营分散、企业规模小、整体竞争能力弱的问题,近几年,在中央提出加快培育煤炭大集团的决策推动下,各主要产煤省、区纷纷行动,加快扩张重组,截至目前,全国主要产煤省区绝大多数完成了煤炭大集团的重组工作,有的己经实现跨省区的联合重组,重组后的煤炭大集团经济规模实现超常规扩大,神华集团公司2008年煤炭产量达2.82亿吨;中煤集团产量突破1.14亿吨;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产销量突破1亿吨。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要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届时,中国煤炭市场竞争主体将形成大型化、集中化和高质化的新局面。除同行业重组外,部分煤炭企业已开始与电力企业、钢铁企业和相关产业企业及国外企业进行联合重组活动,其势头越来越大。
    在重组的同时,整合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之中。这种整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资源为中心的整合,从国家层面上规划建设13个煤炭大基地和98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从省级层面上进行资源整合,各主要产煤省把资源纳入骨干国有煤炭大集团开采。二是以业务链为中心的整合,大多表现在企业内部,如山西焦煤集团、黑龙江龙煤集团等组建后,实行统一战略规划、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市场营销、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品牌、统一技术研发等。
    二、煤炭企业战略管理细化落地的趋势
    所谓战略管理细化落地,就是说现在许多煤炭集团公司不仅高度重视企业战略管理,而且正从管理职能细分和任务细分两个方面去细化战略管理工作。如神华宁煤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永煤集团等。他们着力加强和规范煤炭集团公司战略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优化战略管理流程,促进企业战略与各项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的衔接和贯彻落实,建立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管控有力的战略管理运行机制,保证战略规划有效实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己成为一种趋势。
    三、集团公司管控体系建设渐成趋势
    这几年随着各大煤炭集团的规模迅速扩大和产业多元、产权多元及跨地区、跨省区、跨国经营,企业传统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己远远不适应了。煤炭企业规模扩大了、生产力发展了,作为企业上层建筑的生产关系一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和变革,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在这方面兖矿集团、开滦集团、平煤集团等企业都在实践中作了有益探索,如兖矿、开滦是按层次化、专业化模式改革管理体制的,而平顶山煤业集团则是按专业化、区域化和事业部管理方式改革管理体制的。当前,相当多的集团公司在积极做建设管控体系的工作,建设企业管控体系的要点是:建立合理的公司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划分各层次管理职能和理顺管理流程,使煤炭大集团的管理“控放适度”,达到运营有序、顺达、高效。
    四、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形成趋势
    加强自主创新的工作。这是中国所有的企业的短板。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这是基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思考,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建设创新型企业又是形成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创新型企业就不会有创新型国家。在国家这一战略方针和宏观政策指导下,近几年我国煤炭企业逐渐重视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并已成发展趋势。自主创新的内容很多,一个企业在某时段所选择的创新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从大的角度分析有三类创新,就是思维类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思路创新等)、管理类创新(包括体制、制度、方法、机制创新等)、技术类创新(技术、工艺、装备创新等)。
    五、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广受关注,形成趋势
    2008年10月25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召开了全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现场推介会议,会上有许多企业交流了各自精细化管理的做法,内容很丰富。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这样关注精细化管理呢?近年来,许多煤炭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一改过去粗放经营的习惯,积极探索实行精细管理之道,收到了良好效果。
    六、企业实践科学发展及结构优化渐成趋势
    党和国家要求实践科学发展,煤炭企业怎么才能有效实践科学发展呢?只有推进企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才能实现协调高效发展。细分煤炭企业中的经济结构,其中有大的经济结构,如区域布局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也有小的经济结构,如市场营销中的用户结构、运输结构、流向结构等。尤其要突出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值是:按照扬长避短突出主业的要求,优化选定本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主体产业,分离辅业,加快培植发展主业,做强做大主业,使主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的目标值是:按照市场需求取向,持续对企业主体产业中的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确立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决定向客户提供什么价值产品。具体到一个具有多元产业结构的大型煤炭企业应该这样理解:产品结构的化化调整就是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殊属性,以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支撑为依据,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确定不同主导产品的市场定位。
    七、企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趋势
    煤炭企业由于过去偏重追求发展速度及经济效益,加之政策不配套,造成采煤沉陷区、煤矸石堆积、瓦斯抽放、矿井水排出等缺少治理和利用,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国家对煤矿污染治理的法规将会越来越完备,标准要求会越来越高,处罚措施会越来越严格,这是一个必然而且是加快的趋势。作为煤炭企业应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的观念,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坚持走洁净、循环、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许多煤炭企业都在积极编制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如新汶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和兖矿集团等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规划,这已是一个大的趋势。
    八、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的趋势
    目前,全国许多煤炭企业正在兴起围绕建设本质型安全矿井而形成安全管理机制创新的热潮,主要特征:一是安全理念创新,如,“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多上设备少上人”等;二是安全管理方式创新,如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不仅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加大,而且地方官员安全管理责任也加大了;三是安全管理方法创新,如各企业安全抵押金力度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如创办安全宣传走廊,案例教育法等,追求安全第一理念渗透人脑实效;四是安全投入机制创新,如国家从政策上加大了对安全的资金投入,并形成硬性规定,强制实施;五是安全培训机制创新,从企业内部看,近年来十分重视职工安全培训,安全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覆盖面、培训费用量等远远多于大于高于其它业务的培训。
    从政府层面看,强制对煤炭企业管理者安全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硬规定;六是安全硬件一一高科技创新,如采掘技术创新,优化采区、工作面布局,采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尤其推行信息化、数据化、自动化,提升安全监测监控技术手段等。通过以上举措,大大提高了煤炭企业的事故预测、预防、预控能力。
    九、煤炭大集团物流建设创新形成趋势
    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和我国煤炭大集团快速发展新的形势下,煤炭企业管理者大都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企业供应物流和营销物流创新,寻求现代物流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在供应物流机制创新方面,淮南矿业集团、开滦矿业集团等企业做的较好,他们的主要做法表现有:明确物流发展战略,实施一体化服务,采用多元化采购策略,实施科学储备,采用集约化配送等。在营销物流创新方面,兖州煤业股份公司、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等企业做的较好,他们的做法表现有:树立一个面向市场的新观念,加强两厂(场)建设,推进质量“三零工程”,搞好“四个优化”,实行“五个统一”管理模式。
    十、企业文化建设与和谐发展已达共识,形成趋势
    近几年,许多企业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和谐发展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从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文化活动等方面都有诸多的创新,从而有力地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各企业在做好企业和谐关系方面更是下了不少功夫,建设和谐企业既是贯彻中央精神的需求,也是煤炭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不健康的企业,一个不和谐不稳定的企业也是难以健康发展的。为此,大家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一方面在企业内部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着力构建和谐企业;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从对上级、对用户、对供应商、对合作者、对社区、对生态等方面营造和谐关系,形成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向上、和谐友爱、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良好氛围。
    此外,近几年许多煤炭企业在风险管理、在运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有实践探索,有的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去好好总结、深化、拓展和提升。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