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00:55 星期二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人才培养 > 专家视野 > 正文
多措并举稳市场 找准方向调结构——对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字号:[    ] 发布时间:2018-04-04 00:00:00 来源:多措并举稳市场 找准方向调结构——对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发布人:黄振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观察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相去甚远。2016年随着国家去产能“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措施的实施,煤炭市场企稳反弹,煤价一路上扬,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以来煤炭供给紧张,国家又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释放先进产能、抑制煤价、稳定市场的措施。如何理性看待煤炭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推动煤炭产业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多措并举稳市场、找准方向调结构。

看大势,要戒浮戒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于煤炭产业来讲,进入新时代面临着一系列新机遇、新要求、新挑战,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戒浮戒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转型发展。(一)要认识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煤炭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达成了空前一致的社会共识。这对于煤炭产业来讲,一方面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煤炭产业必须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的“安全路”,必须走清洁开采、清洁运输、清洁利用的“环保路”,必须走节能减排、高效利用的“节能路”,必须走健康作业、舒适工作的“职业健康路”。煤炭行业要适应新时代对环保、节能、安全、职业健康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去产能的力度,坚定不移去不安全产能、不环保产能、劣质产能、低效产能;同时大力发展安全产能、环保产能、优质产能、高效产能,切实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推动企业驶入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二)要认识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煤炭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适应这个新变化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煤炭产业作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动能转换、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三)要认识到,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进程为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最后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国情是以煤为主,短期内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的主体地位无可撼动,但长远看,煤炭终究被取代。这为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留出了难得的最后战略机遇期。对此,作为煤炭企业,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用好这个机遇期,做好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大文章。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煤炭是我国最丰富的能源资源,资源保障能力强。我国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已探明的储量煤炭占世界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占1.2%。其中,煤炭是我国最丰富的能源资源,占全国已查明能源资源储量的94%左右,按照目前开发速度可以持续稳定地开发200年。我国能源供应,除煤炭外其它能源潜力不大,天然气、核电、风电、水电、太阳能等发电量加起来约等于7亿吨标准煤,相比2017年我国40多亿吨煤的能源消耗是个小数。2.煤炭是我国最经济、最廉价的能源资源。从能源比价关系看,折算成同等发热量价格,煤炭、天然气、石油比价为1:5:11。煤炭是“穷人”的资源。3.煤炭是最安全的能源资源。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看,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快速上升。石油从1993年净进口之后,2015年进口3.35亿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2017年石油进口4.2亿吨,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67.4%、39%。4.煤炭是最可靠的能源资源。从非化石能源替代能力看,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的比重仅能提高到20%左右。5.煤炭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从煤炭洁净化发展看,随着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日趋成熟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将逐渐提高。6.煤炭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尤其是化工生产中,煤炭不是燃料而是作为原料来使用的。因此,有人称煤炭是“工业的粮食”,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以获得重要化工原料,如以煤为原料可以制得水煤气、焦炭、煤焦油等。特别焦炭是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四)要认识到,我国经济走出L型向上的发展趋势将为煤炭产业更好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经历了“四年寒冬”后,201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企稳回暖。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由2015年12月最低的370元上涨到2017年底的570元,上涨了54%;具有国际煤炭市场风向标的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煤价由2016年1月最低的315元上涨到2017年底的790元,上涨了151%。特别是2016年9月以来,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秦皇岛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维持在560-605元之间。经济学家预计2018年-2019年我国经济将走出L型平线,转而向上,经济向上发展对于煤炭产业维持高位运行必将提供有效支撑。进入2018年以来,煤炭需求刚劲、煤炭价格坚挺也间接反映出我国经济“平稳向上”的势头。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将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煤炭产业将向高质高效、安全健康方向发展。从效益上看,2017年煤炭企业固定投资总额2648亿元,同比减少12.3%,而全年煤炭产业实现利润总额2959.3亿元,同比增加290.5%,销售利润率达到了11.6%。从安全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2012年的1384人减至2017年的375人,下降72.9%,重特大事故起数由2012年的16起减至2017年的6起,下降62.5%,百万吨死亡率由2012年的0.374减至2017年的0.106,下降71.7%。可以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促进煤炭产业脱困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科学实施和持续发力下,煤炭行业经过深度调整,“政策底”和“市场底”相继形成,煤炭供需基本平衡,库存趋于合理,收入稳定增加,价格理性回归,盈利大幅提高,投资扭转颓势,安全基础夯实,事故持续下降,煤炭产业高质高效、安全健康发展的态势明显,煤炭产业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好、能力更强。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影响煤炭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复苏的持续性不确定、深层次问题未解决,如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不确定负面增大,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加剧;国内经济仍面临着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经济结构性矛盾问题突出,如供需矛盾突出,钢铁、煤炭等产能依然过剩,各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平衡,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业务结构、产品结构严重趋同而创新驱动不足,投融资矛盾突出,税费重和不公平问题突出等等。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看,去产能主要是政府行政命令推动,市场化去杠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煤炭成本不降反升,补短板存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加之煤炭产业长期投资欠账、金融成本巨大、新旧问题交替,煤炭产业发展依然困难重重。面对当前煤炭市场持续高位运行的发展势头,煤炭人不能心浮气躁,好了伤疤忘了疼,再次陷入“市场好时无心转型”的历史误区;面对改革发展路上的艰难险阻,煤炭人不能畏首畏尾,犹豫彷徨,必须不畏浮云遮望眼,以坚定的意志、完全的信心、持久的定力,坚定不移地走好转型发展、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下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这盘大棋。

    去产能,要坚定不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方向,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去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主线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016-2017年主要抓的是去产能、去库存,2018年开始随着经济L型企稳向上,政策的重心更多的着力于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三年“三大攻坚战”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去杠杆,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是补短板,同时还要推动新一轮的改革,以理顺机制、制定更加公开透明的规则,这就是在降制度成本。煤炭行业必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立”“降”上下工夫。(二)化解过剩产能仍然是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尽管煤炭行业在持续不断地去产能,但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去产能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煤炭行业持续不断地推进落后产能的淘汰退出,累计关闭退出煤矿6100多处,退出产能8亿吨。特别是2016-2017年全国关闭煤矿4000余处,煤矿数量由2015年的1.08万处减至目前的6794处,去产能4.8亿吨,超额完成了去产能4亿吨的任务。尽管我国去产能坚定不移、成效显著,但煤炭产能依然过剩,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我国煤炭产能超过55亿吨,而煤炭消费量37-39亿吨,扣除每年进口煤炭2亿吨以上,总体上煤炭产能仍过剩15亿吨。(三)去产能的关键是去落后产能煤炭落后产能是指不安全产能、不环保产能、低质劣质产能、低效产能、“僵尸”企业的无效产能。目前我国还有大量的落后产能煤矿,包括灾害严重而暂无法确保安全的煤矿、开采高硫高灰煤的煤矿、煤炭发热量低的煤矿、没有实现机械化或机械化程度低的煤矿、长期停产停建的“僵尸”煤矿。目前我国小煤矿数量仍占煤矿总数的46%,全国30万吨以下煤矿3141处,9万吨以下煤矿有1935处,这些小煤矿是制约煤炭产业转型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的短板。就山西而言,全省停产停建煤矿280座,占全省煤矿数量的27.7%,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长期停产停建煤矿,有些煤矿已经超过10年没有生产或建设,这些煤矿的无效产能长期占用了产能空间。去不安全产能、不环保产能、低质劣质产能、低效产能、无效产能不仅是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且可以为释放先进产能提供发展空间,必须坚决推进、强力推进。

    稳市场,要科学发力

    2018年,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将持续,煤炭市场上行风险和下行压力并存,上行动力和下行杠杆欠缺,要稳住煤炭市场必须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持续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一)抑制煤价不能不讲条件增加产量目前煤炭市场高位运行,煤价居高不下,化解产能和抑制煤价任务并存,当前主要是抑制煤价,抑制煤价的措施之一是释放产能,但释放产能不能不讲条件,释放产能总量不应该大于化解产能的总量,释放产能主要是释放先进产能。抑制煤价宏观政策不能随意,头脑不能发热,市场不能无序,释放产能也不应该是抑制煤价的唯一办法,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台抑制煤价、控制煤价的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使煤价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二)释放产能不能“饥不择食”触碰“红线”目前,抑制煤价的主要政策就是释放产能,但通过释放产能抑制煤价的空间是有限的。释放产能的措施主要是推动生产煤矿开足马力生产、停产煤矿尽快恢复生产、建设煤矿加快建设尽快投产、非法产能煤矿完善手续尽快合法化、待关闭煤矿暂缓关闭等。但无论哪种措施手段,都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做到依法依规。不能鼓励超能力生产,不能让停产整顿不到位或未经复产验收煤矿组织生产,不能让不符合条件的煤矿通过验收投产,不能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让非法煤矿合法化,更不能让已经停产待关闭煤矿或已关闭煤矿死灰复燃。目前煤价高位运行,各类煤矿都“蠢蠢欲动”,生产煤矿想“多出煤”,建设煤矿想“早出煤”,停产停建煤矿想“偷出煤”,煤矿在这种思想驱动下,极有可能非法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在近段时间,山西煤监局组织的煤矿安全监察中就发现非法违法违规生产现象,有些煤矿为逃避监管监察,白天按规定组织生产,晚上不顾一切开足马力组织生产;有些停产煤矿明停暗开、只生产不整顿;有些煤矿利用隐蔽采场偷偷摸摸组织生产等等。这些煤矿都极易发生事故,地方政府及部门安全生产“压力山大”。政府不能为了抑制煤价、稳定市场而做“两面派”,不能一面要求煤矿合法生产、守法经营,另一面又要求煤矿加足马力组织生产;不能一面严禁地方煤矿超能力生产,另一面又要求大型国有企业最大限度释放产能。不顾一切、违法违规、过度释放产能,都会动摇政府和煤企去产能的决心。要稳步有序释放先进产能,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释放先进产能,既要分区域区别对待,又要分煤种统筹协调;既要坚定推进产能结构优化的进程,又要稳定煤炭市场,不能造成煤炭价格大起大落。(三)稳定市场不能单打独斗“强按牛头”煤炭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化解过剩产能,必须抑制煤价,必须保证煤炭市场稳定,必须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切记要走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怪圈,一定要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多种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加快行政审批,确保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稳定煤炭市场不仅要靠中央,还要靠地方;不仅政府有责任,企业也要有责任;不仅要稳定和保护国内市场,还要控制好煤炭进口。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口量保持在2亿吨以上,近三年来进口煤持续增长,分别为2.0、2.3、2.7亿吨。我国进口的煤炭主要是低质低价的褐煤,一定要限制进口,不能国内“去产能”,国外进口煤。近期我国进口煤应控制在2.5亿吨以内,并逐步减少,给国内煤炭市场的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市场引导、规范操作、适度进口,稳定国内煤炭市场,给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调结构,要把握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是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抓住煤炭行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一)调结构最根本的是转变观念煤炭行业转型发展必须转变观念、转型产业、转换机制,首要的是转变观念。要牢记“黄金十年”的痛,不忘“寒冬四年”的伤,深刻汲取“市场好时无心转,市场差时无力转”的教训,下大决心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发展。转型要先转观念,调结构要先调思想。要破除惯性思维,摒弃不想转、不愿转、怕担风险的思想观念,增强抢抓机遇、主动转、加快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调结构首要的是产业内部转型升级煤炭企业要转型发展,首先要从内部结构调整开始。要大力推进企业体制机制转换,改进管控模式,消除运行障碍,进行流程再造。从转变生产方式、内部管理方式、内部经营方式着手,特别是要大力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层级、减机构、减岗位、减人员、去行政化,形成机构精简、人员精干、管控有力、运行高效的新机制。(三)调结构最关键的是要发展好循环产业链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离不开煤,调整产业结构就要向上游、下游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煤炭产业链不是越长越好,而是看产业发展过程中能否“吃干榨尽”、持续循环。在此过程中,煤炭企业要不断对产业链进行优化调整,由拉长延伸煤基产业链为主转为以推进产业链条园区化、清洁循环发展为主,通过向气、电、油、化工、建材等转化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产业园区协同融合发展。煤炭企业不是越大越好,而要看是否是高效率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规模大、门类全、产值大只是企业“大”的标志,高质量、高效率、低能耗才是企业“强”的标志。煤炭企业要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产业发展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质量效益式发展转变。(四)调结构最重要的是走专业化之路调结构就是要调到能力最大化、作用最大化、优势最大化,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路径。要推进煤炭产业重组。以构建“专业化+区域化”运营管理模式为主线,稳步推进同质、同类产业和业务的整合重组,打破体制壁垒,推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优质资产集聚。要从卖产品变为卖商品、卖配方、卖方案、卖技术、煤服务。在企业主导产业产品普遍过剩的情况下,以打造“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为统领,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发挥主业优势,组建专业化公司,积极推进从提供产品转向提供解决方案。在设备维修、工作面安撤等辅助业务方面组建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队伍,统一协调矿井维修、安撤工作。要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干得好的就专业化干、集中精力干;干不好的,就抓住所有权,放开经营权,通过承包、托管、让股等多种方式,交给更专业的、更有能力的团队干。这样才能实现用得好、管得好、干得好、赢得好。(五)调结构更要推进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战略合作要找准方向,持续稳步地推进产业、产融、业态、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产融结合、跨界融合、战略合作。当今世界,最优势的资源是“整合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最大的机会是“合作共赢”,成人达己,达己成人,在合作中做大做强。要推进同类整合。实施集约发展,稳步推进同质同类产业和业务重组,大力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破解相互降价,恶性竞争。要推进产融结合。搭建新平台,改变单纯依赖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方式,大力推进资本证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战略合作者。要推进跨界融合。积极引入新业态,创新“互联网+煤炭”“互联网+物资”等模式,搭建以交易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数据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线上服务体系,构建“云仓储”平台,为新旧动能转化注入强劲动力。要推进战略合作。积极与省内外优势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按照发展改革委等12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推动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之间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发展煤电联营,支持煤炭与煤化工企业兼并重组,支持煤炭与其他关联产业企业兼并重组。总之,要坚定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信心,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坚定不移化解落后产能、释放先进产能,运用市场、法律等多种手段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不断推动我国煤炭产业持续平稳、高质高效、安全健康发展。

(作者为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党组书记、局长)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