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16:37 星期二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育培训 > 正文
对口单招 修补煤矿人才“断层
字号:[    ] 发布时间:2010-10-20 00:00:00 来源:对口单招 修补煤矿人才“断层 发布人:黄振东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煤矿主体专业人才的供需比例是1:3,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仍是困扰煤炭行业发展的三大难题。特别是随着煤炭资源整合的整体推进,人才问题再一次凸显。对口单招是一件让煤炭行业受益的好事,是煤炭行业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张鹏已经逐渐习惯了紧张的大学学习生活。他今年考上了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与其他同学不同,他是作为煤炭企业选送的优秀青年,通过对口单招考入河南理工大学的。

    “我将在这里学习4年,毕业后,还回到原单位工作。”刚开学,张鹏未来的就业去向就已经明确了。

    像这样的煤炭行业对口单招大学生,河南理工大学今年共招收了350人。

    近百分百回流

    在煤矿主体专业大学生中,对口单招大学生占四分之一。截至目前,已有7312名对口单招大学生回到煤炭企业工作,回流率达98.3%。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矿业大学试点开展对口单招。当年,中国矿业大学招收对口单招大学生600人。此后,试点高校逐年增加。”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说。

    据统计,今年,煤炭行业对口单招人数在2009年的基础上又略有增加,达到6110人,招生院校总数增加到21所,辐射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截至目前,在校生达1.27万人。在煤矿主体专业大学生中,对口单招大学生占四分之一。

    从往年的情况看,与另外四分之三的煤矿主体专业大学生就业去向不确定相比,对口单招大学生毕业后,有98.3%的学生回到了原所在煤炭企业工作。截至目前,已有7312人回到煤炭企业工作,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口单招已经成为缓解煤炭行业人才紧缺局面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行业一直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是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是后续力量跟不上。到2003年,煤炭行业真正到了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地步,陷入了人才危机的境地,有些煤炭企业10年都没进一个大学毕业生。

    针对这种状况,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对口单招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对口单招是教育部给煤炭行业的一项特惠政策,招生对象是“三校生”(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和煤炭企业优秀青年,对优秀青年的要求主要是品德好、工作表现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并不要求一定得过奖。对口单招大学生毕业后在学历、学位上与普通大学生完全一样。

    2004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也试点开展对口单招。

    2005年,太原理工大学加入其中。

    2006年,山东科技大学、华北科技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加入其中。

    这项政策作为当时缓解煤炭行业人才紧缺局面的一项应急之策,自试行以来,为煤炭行业培养了一批急需人才。

    针对煤炭行业人才“两头缺”(研究生和专科生相对更缺,而本科生相对较多)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将专科院校、高职院校也列入对口单招范围。当年,除河北工程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加入其中外,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也开始对口单招。

    2008年,安徽理工大学、辽宁石油大学顺华能源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加入其中。另外,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职院校开始对口单招,各招收了200名学生。

    2009年,山东工商学院、湖南湘潭大学、河南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同大学、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鸡西大学加入对口单招行列。

    2010年,黑龙江科技学院、江西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也加入其中。

    自2007年教育部在对口单招中增加专科院校以来,专科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大部分本科院校也同时招收专科生。目前,专科生已占到每年招生总人数的一半,与本科生平分秋色。本科生和专科生结构的变化,使煤炭行业高端人才的结构更趋合理。

    “我去年写的一篇关于薄煤层开采的技术论文在集团的年度评选中获得了二等奖。薄煤层开采一直是我们矿面临的一道难题。上大学前,我也曾查过不少资料,只可惜看不懂。上大学期间,我特别注意学习涉及薄煤层开采的理论知识。回来工作以后,我成了矿上薄煤层开采攻关技术小组的一员,我提的一些建议也被矿上采纳了。”一位对口单招的毕业生说。

    一位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坦言:“原来我们一直以为煤炭企业不需要太高水平的人才,觉得派不上用场,能踏踏实实干、有些实际工作经验的,反倒很实用。但近几年,企业上了不少现代化的设备,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根本看不了图纸,更别说改进工艺了。所以,我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真正认识到煤炭行业要实现现代化,没有高端人才是不行的。但是,普通大学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上路’慢,有些人干了一段时间就跳槽了。但对口单招大学生的‘出口’是明确的,学成毕业以后不仅能回到煤炭企业工作,而且留得住、用得上,很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采取特色教学

    在组织教学上,有些院校采取对口单招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专业课一起上、基础课分开的办法;有些院校专门编写了具有煤矿特点的实用型教材;还有些院校根据学生所在矿区的不同,组织分班教学

    “对口单招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专业课在一起上,而基础课分开上。”某高校的一位管理人员说。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对口单招大学生的数理化和外语基础要差很多,放在一起上课,教学进度不好把握。另外,对口单招大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有不少已娶妻生子,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但对口单招大学生的特长是有实际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要比普通大学生强。他们的这些特点给各高校组织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各高校在组织教学上都是因材施教,既为对口单招大学生补齐短板,又让他们发挥所长,有些高校甚至根据学生所在矿区的不同,组织分班教学。

    河南理工大学今年在河南、山西、安徽、江西、山东、河北、广西7个省(自治区)定向招收对口单招大学生,分布在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工商管理7个专业。有些专业虽然不是煤矿主体专业,但是也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比如,土木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矿井建设,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煤矿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的做法则显得更为专业。他们是将应用技术学院作为对口单招大学生的专门学院。

    据应用技术学院的一位管理人员介绍,该学院根据对口单招大学生的特点,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个性化修订,编写了针对煤矿特点的实用型教材。截至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已有3届对口单招大学生学成毕业,全部回到了煤炭企业工作。

    “对口单招大学生刚进校门的时候,英语和数理化成绩都比较差,但我们的原则是宽进严出,以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他们的要求和普通大学生一样,不降低标准。就拿英语来说,从长远来看,对口单招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难免需要查阅国外的技术资料,到时候就显出英语的重要性来了。学生们自己也很努力,到毕业时都能达到要求。”河南理工大学的一位管理人员说。

    重在逐级把关

    一些不法中介机构钻政策的空子,借着为所谓“煤炭企业优秀青年”开假证明,牟取暴利。对此,该查办的要严肃查办,同时要加强管理,严格进行资格审查,但不能一刀切地收回对口单招这项政策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基本上只能对国有煤炭企业选送的优秀青年进行资格审查,这就造成地方煤炭企业选送的优秀青年在资格审查上把关不严。有些不法中介机构就钻这个空子,借着为所谓‘煤炭企业优秀青年’开假证明,牟取暴利。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对口单招工作的正常秩序,使对口单招失去了应有的公平性,也背离了对口单招的初衷。”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深表忧虑地说:“作假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那么就会影响到这项政策的持续执行。而这项政策一旦被收回,煤炭企业也就少了一条很重要的培养人才的途径。对于那些按章办事的企业而言,是不公平的,是一种损失。对于本可以通过对口单招接受高等教育的煤炭企业优秀青年来讲,也是不公平的。”

    他说,目前,在优秀青年的资格审查上存在漏洞,这就让某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所以应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严格把关,特别是各省的招生办要加强对报名、考试、录取各环节的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健全社会监督机制,举报一经查证属实,要严肃查处,这才是最现实的选择。作假只是个别人的行为。对于作假者,国家应该责成有关部门,严肃查处,取消违规考生的考试资格。目前,一是要打掉作假中介,二是要责成各企业和相关部门严格进行资格审查,逐级把关。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了这股暗流,就因噎废食,一刀切地收回这项特惠政策。各省招生办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也不能因为怕负责任,就干脆取消对口单招。

    据了解,针对对口单招中存在的问题,日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新生入学资格复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对2010年企业选送的优秀青年进行资格审查,将本校新生的身份信息与推荐企业和所在地区煤炭教育部门所确认的信息逐一进行核对;存在疑问的,必须调取新生所在企业的详细档案;经核实确认伪造身份的新生,取消其入学资格;对以煤炭企业优秀青年身份入学的其他年级的在校生,要进行身份的再认定,对涉嫌弄虚作假的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各高校要将2007年至2010年对口单招中,以煤炭企业优秀青年身份录取并报到入学的所有在校生的审查情况及各年级对口单招在校生人数、生源分类统计数、分地区统计表、分培养层次统计表等有关统计信息报教育部。

    制度尚须完善

    各省招生办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协调配合,明确责任;要适应煤炭行业资源整合中出现的新情况,让更多的煤炭企业从对口单招中受益;可在政策上适当调整,调动高等院校招生的积极性

    “各省招生办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协调不好,一旦出现问题,都可以推卸责任,这是目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对口单招的程序是高校向教育部提交申请,经教育部审批,最后将招生计划下达给各省招生办。有些产煤省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完全是凭着工作的主动性,出面张罗此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分内之事。目前,虽然是各省考试招生部门负责考生最后的资格审查,但很难逐个审核考生资格。由于对口单招是多个部门在管,没有明确的责任界定,这就造成了运作过程中的互相扯皮。

    目前,除了山东省在对口单招中是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再加试一个煤炭专业外,其他省都是考试院出题,单独划定录取分数线。所以,对口单招实际上是增加了省考试招生部门的工作量,有些省的考试招生部门对于这项工作“并不太积极”。比如,甘肃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去年曾主动要求给省里对口单招的名额。后来,西安科技大学多次与甘肃省招生办沟通联系,才得以到甘肃省招生。而有些省的对口单招工作就迟迟没有进展,原因是地方招生办不重视、怕麻烦。

    现在,有些省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已撤消,并入其他部门管理,对口单招工作的管理职能就不可避免地有所弱化,有些省的这项管理职能处于“悬空”状态。某些煤炭企业急需人才,希望选送优秀青年通过对口单招途径上大学,但也只能在大会小会上“强烈呼吁一下”。

    对口单招因为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所以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某大型煤炭企业的培训处已对要参加考试的职工进行了文化课补习,但报名时才得知高校在本企业没有招生计划。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煤矿主体专业人才的供需比例是1:3,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仍是困扰煤炭行业发展的三大难题。特别是随着煤炭资源整合的整体推进,人才问题再一次凸显。煤炭资源整合的步子迈得最大的山西,人才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兼并重组煤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相当匮乏,已成为制约资源整合健康发展的瓶颈。因为整合主体企业需要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向整合煤矿输出,以实现整合煤矿的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确保安全生产,所以需要比以往更多的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这样说,与前些年的人才危机相比,目前煤炭行业又到了一个人才“饥渴期”。

    对此,一位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说,煤炭行业是艰苦行业,正是基于此,国家才给了对口单招这一特惠政策。但教育部从全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还要进行总量控制。从这一点讲,适当控制招生规模是有一定道理的。目前,对口单招仍然处于试行阶段,实行一年一审,建议对口单招能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并希望提高优秀青年在对口单招中的比率,降低“三校生”的比率。再过几年,如果有些企业觉得每年没有那么多的优秀青年可以选送了,那么建议到时候适当调整招生范围,但是希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留对口单招这项政策。

    针对一部分人士认为要严格把关就要把招生范围缩小到国有煤炭企业这一观点,某地方煤炭企业的一位管理人员说:“在对口单招中,高校都愿意找大企业合作,希望借此来密切与大企业的关系,将大企业作为高校的科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可以多出科研成果。但高校不太愿意与地方煤炭企业合作,觉得获益小。”

    他有些无奈地说:“对口单招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由企业负担,要负担4年,而地方煤炭企业由于经费问题,很难负担得起。地方煤炭企业本来人才就十分匮乏,在对口单招中,又被‘择优’掉了。”

    据了解,某高校去年曾暂停1年对口单招,其原因是该校当时正在申请博士点。有些高校对于对口单招积极性并不太高,原因是在组织教学上难度大,而高校并没有因此提高收费标准,因而“隐性成本”增加。另外,对口单招占用了普通高考的招生名额,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参与对口单招的积极性。

    一位煤炭行业的业内人士建议,教育体制不应该一成不变,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目的应该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可以将一部分对口单招名额从总的招生计划中单列出来,这样可以调动高校参与对口单招的积极性。

    由此看来,对口单招是一件让煤炭行业受益的好事,是煤炭行业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需要持续推进。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