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3 06:46 星期一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信息化分会 > 信息化行业动态 > 正文
探索信息化与煤炭工业现代化的融合之路
字号:[    ] 发布时间:2010-03-30 00:00:00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发布人:

    要实现信息化与煤炭工业的融合,必须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制定国家政策导向和强制措施,对企业经济结构和管理模式进行战略性调整。信息化是实现煤炭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要实现信息化与煤炭工业的融合,必须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制定国家政策导向和强制措施,对企业经济结构和管理模式进行战略性调整。信息化是实现煤炭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无论是各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把工业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进入20世纪下半叶之后,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的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两化融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之路

    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准确定位,反映出对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关系在认识上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抓住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发展、紧密依存的逻辑本质。

    十七大提出的“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新战略、新思维,是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抉择。大力推进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促进经济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现实让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不可能再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再信息化的老路。但没有发达的工业就没有信息化,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同理,没有高度发展的信息化就没有新型的工业化,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有力支撑和倍增器。

    近年来,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生产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一些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有的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煤炭企业管理控制模型。在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正在大力推动工业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

    例如山东龙矿集团近年来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他们在科学规划、统一设计基础上提出的“安全监测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集约化”的发展思路和目标,通过精心设计和审慎实践,逐步落实到了安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初步实现了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变革,走出了一条具有龙矿特色的新型煤炭工业化之路,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淮北矿业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监控数字化、监测监控集约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电子化,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和普及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他们成功实践了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建成井下、地面和天空立体覆盖的大型综合信息化示范系统,建立了具有煤炭企业特色的综合信息化建设模式——以煤炭企业综合信息支撑平台和综合信息应用平台为核心的示范工程,在集团公司新增八对矿井,人员不增加的情况下,他们提出煤矿要提效、企业要减人,靠的是综合信息化,靠的是加强管理,并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尝试。

    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是煤炭“两化融合”的新亮点。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煤炭工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方面,从税收、价格、补贴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措施,大大激发了企业开发利用煤层气的积极性。

    去年中央召开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对节能减排工作做了进一步安排和部署。各煤炭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推进各自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创新管理模式,能源消耗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作为具有57年历史的特大型煤炭企业,2007年,阳煤集团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62%,矿区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气由2000年的7天增至295天,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5年以来,阳煤集团先后投资1亿元,推广应用节能变压器、变频调速、软启动、可控硅调压等新技术,对大功率电机、皮带机等40台设备进行了节能改造,效果显著。同时还对照明系统进行了“绿色”改造,年节约用电近2000万千瓦时。初步实现了企业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产业结构布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以上几个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充分说明,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企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使信息化与工业化广泛融合,加快工业化进程,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发展之路。

    转变传统观念至关重要

    要实现信息化与煤炭工业化的融合应具备以下基本前提和条件:

    1.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至关重要。

    早在1995年中央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GDP占世界的5.5%,消耗的能源却占世界总量的15%。

    十多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模式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而言效果还不理想。企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投入和煤价上涨的特点十分明显。国有煤炭企业的经济增长很快,但资源利用率却很低。

    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把环境成本计算在内,煤炭企业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远不如相关数据显示的那么多。实践告诉我们,以大量的资本、土地、能源、矿产资源、劳动力和环境为代价实现的低效经济扩张已经到了极限。经济结构失衡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十分紧迫。

    2.制定国家政策导向和强制措施刻不容缓。

    煤炭企业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粗放管理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主要依赖资源投入和以环境破坏为代价来实现企业生产总值增长,转向主要以提高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颁布强制性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包括税收、技术标准、法规、环境监管和经济激励等措施。各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目标只有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目标相一致,转变发展模式才会成为企业的自愿自觉行为。
 
    3.企业经济结构和管理模式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必然要求对企业内部经济结构和管理模式进行战略性调整。“两化融合”也势必会对企业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造成一定冲击。这种融合应逐步从技术融合发展到业务融合、产业融合以及部门的融合。

    相比较而言,技术融合比较容易实现。多年来在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传统工业改造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比较多,前面所举3个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首先是业务融合。类似保险、金融、电信这样的行业,其行业特性决定了其主营业务与信息技术的业务融合水乳交融,我国在某些方面的信息技术基本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在工业部门特别是传统工业部门,目前还远远达不到融合的程度,应用水平也参差不齐。

    其次是产业融合。我国装备制造业属传统工业部门。为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生产的产品与装备中融入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产品和装备达到了数字化、智能化,有的产品甚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种成功尝试应该说是产业融合的范例。但对大多数工业部门特别是传统工业部门而言,目前这样的范例难得一见。

    最后是部门融合。传统工业领域的信息化正在不同行业全面展开,尽管深入程度不同,发展速度不一,但一些企业确实设立了满足信息化需要的新部门,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参照“世界500强”企业模式对传统机构设置进行了改造。但这种改造阻力很大,既有思想观念上的阻力,也有来自习惯势力和权力再分配方面的阻力。据调查,“世界500强”企业都有CIO(首席信息官)职务,而中国企业则很少设立这样的职位。

    企业在“两化融合”中是主体

    我们对如何实现国家、社会及企业的信息化在认识上有一个发展过程。

    1.实现“两化融合”必须采取有力的变革措施。

    首先要对企业模式进行改革。企业模式包括采购模式、研发模式、销售模式、竞争模式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等。国外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创新的企业应包括技术、材料、产品、市场和企业的组织形态5个方面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组织形态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模式。不完成这一创建是谈不上“两化融合”的。

    其次要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经营机制和方式、管理方式等。企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整合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成立一个包括首席信息官在内的权威管理部门,对企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协调管理和政策统筹。

    2.新型工业化应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一体化”。

    为从总体上推进我国工业化协调、快速、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整合现行的工业行业管理体制。我国现行工业行业管理体制比较分散,不同领域的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和工业运行调节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这种比较分散的工业管理体制存在明显的弊端,在客观上造成了工业管理职能的交叉重叠,不利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进一步融合,更不利于整个工业的协调发展。

    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特别强调以信息化带动,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注重以质优价廉的商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两者互相融合,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信息技术具有高渗透性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新兴生产力在人类以往发展过程中都不曾有过。它能够渗透到经济、社会、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的高级阶段就是与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当然也不例外。“两化融合”的形象说法叫做“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就是说达到这个程度才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一体化”。

    3.企业在“两化融合”中的主体地位。

    “两化融合”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只能创造环境和机制,融合的关键是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使企业乐于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自身传统产业,改变其设计、生产和流通方式,主动进行流程再造与组织结构调整,提高其传统产品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发挥主体作用,政府创造环境、创造机制,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发挥好了,融合的事情就好解决了。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将改变企业以往的运行模式,在决策支持、捕捉商机、拓展市场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煤炭工业信息化涉及三大领域

    目前,我国国有煤矿已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安全、管理以及市场等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煤矿信息化正朝着信息扩展、高度集成、综合应用、自动控制、预测预报、智能决策的方向发展,但与国内外先进行业和企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总体来说,信息化与煤炭工业化融合主要涉及3大领域:

    1.矿井生产自动化。

    主要指生产现场的生产过程及所用设备控制的自动化。国有煤矿井下生产自动化程度一般较高,有些已基本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大多数矿井的生产过程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采、掘、运等各个环节上采用了不同的自动化系统,彼此独立,难以形成整体。如果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以改造,形成完整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将大大提升矿井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实现“减人增效”的根本目标。这方面应该是“两化融合”的重点领域,也是效益最为明显的。

    2.矿井环境安全监测监控。

    煤矿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煤矿的信息技术应用要把对矿井环境安全的监测和监控作为另一重点。

    在发生突发事件情况下实施抢救和救援更需要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包括灾害情况下快速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各种方式组建的通信系统、视频系统以及各种探测技术设备等。

    3.企业管理和办公自动化。

    在以上两大领域广泛采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地面中央调度控制室可实现对全矿井各生产环境和设备的监视和控制。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即可随时了解安全、生产、人员、运输等各种信息,对全矿生产经营进行统一调度及统一管理。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统计、优化,可以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从而实现煤炭企业“管、控、营”的一体化建设。

    总之,信息化是实现煤炭工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提高工作人员劳动效率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新型的煤炭工业化建设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扬弃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如果这样做,必将为新型煤炭工业化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