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1 12:52 星期六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经济运行 > 能源运行 > 正文
能源方略:中国模式的能源安全正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字号:[    ] 发布时间:2008-08-07 00:00:00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 发布人:黄振东

          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民富国强,世人惊奇,其诸多反应可划分为三大类:

  (1) 正面评述,总结出“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和平崛起”等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新途径;

  (2) 负面评述,从“中国崩溃论”转到“中国威胁论”及“资源掠夺及环境破坏论”;

  (3) 国家利益关系定位,发达国家倾向于用“潜在对手”、“战略竞争合作伙伴”、利益攸关方”来定位,发展中国家倾向于作为治国典范深入探讨与实践,试图发掘出中国模式的普世应用价值。

  在上面的三大类反应里,有一个核心议题是不可回避的,那就是能源问题,它不仅是产业的问题,或者金融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中国模式能否持续发展、中国模式是否影响到区域甚至世界能源与环境、中国模式是否具普世价值推广到其它国家社会发展等。所以世人十分关注中国的能源战略与措施,对于当前的世界范围的金融、能源及粮食危机或者准危机状态,国际舆论上往往把中国作为被责难方的角色出现,一些所谓国际专家学者动辄以零和博弈等模式观点来歪曲夸大中国的能源需求及国际合作。本文试图厘清关于中国模式的一些关键理念和实质表述,阐明中国模式下的能源方略特别是正和博弈及非零和博弈的操作内容。

  中国模式的实质:五政和谐、五经并举

  西方主流机构解读的中国模式,例如美国右翼智库企业研究所2007年底出版的《美国人》双月刊署名文章所述,通常分为两部分,就经济发展来说,认可中国效仿自由经济政策的成功;就政治体制来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军队、政法和言论等社会发展,仍然描述为“政治压制”甚至“专政”或者“独裁”。也有不少的西方有识之士,如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世界银行前行长、美国金融家沃尔芬森、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等,主张不必套用西方民主的固有模式和眼光来苛求中国,应尊重让中国从其悠久文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完善,甚至发展出并行于西方民主制度的社会发展模式。

  我们认为,中国模式的根本实质,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五政和谐、五经并举”;中国模式的普世价值就在于“和平发展、和谐世界”。

  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以及和平崛起(发展)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是中国当代人民凝聚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治国睿智的集体创新,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头三十年基础建设和曲折的社会实践探索的自然结果。五政治国在中华文明历史上多有传承。例如,东汉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荀悦在传统儒家和道教基础上通变思想,他主张:“致治之术, 先屏四患, 崇五政”。所谓“四患”, 即:伪、私、放、奢。“四患不除, 则政未有行矣”。“崇五政”, 即养生(“兴农桑”)、正俗(“审好恶”)、章化(“宣文教”)、秉威(“立武备”)、统法(“明赏罚”);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创导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开创了五政治国的现代篇章;现代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等更是以“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旗帜终生实践探索和开创民族独立和繁荣富强之道。以当今世界的通用术语来注释中国模式的“五政和谐”本质,我们的理解为

  政治:即政治体制符合国情和渐进的政体民主改革;

  政党:以执政和参政方式共同为民谋福的政治家而不是党同伐异的政客;

  政府:清廉高效和制衡监督的政府机构;

  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方针政策;

  政恤: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本民生。

  所以,五政和谐,同心同德。这正是当今中国主流的真实写照。正在举行的北京2008奥运会更是中国模式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普世性的生动例证,包括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元首、首脑和政府领导人汇聚北京。五政和谐本质的普世性在当今许多国家都得到验证。大国如俄罗斯、小国如新加坡等,都政通人和。

  相比之下,五政失调,离心离德。如美国大选年许多美国有识之士指出的,国际政治失道寡助、国会法案党同伐异,联邦政府债台高筑,货币金融危机重重,国防开支与产业投资及百姓收入消费严重失调,导致美国经济衰退严重,人心思变。

  中国模式的“五经并举”是指三十年来经济体制和政策的本质体现,即“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并行发展,相辅相成。早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就在《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中提出,“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主要由以下五种经济成分构成:(1)国营经济;(2)合作社经济;(3)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小商品经济和半自然经济。一般来说,前述五种经济成分,都应加以鼓励,使其发展。但在这种发展中,必须以发展国营经济为主体”。 现代伟人邓小平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模式的总设计师。199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指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这个“五经并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中华民族善于学习吸收和勇于创新的文明传承,不仅继承了新中国头三十年发展起来的国营经济基础和合理的计划指导政策,而且吸取了(1)以英美模式为主导的自由市场经济;(2)以德斯模式为主导的社会市场经济;(3)以法意模式为主导的计划市场经济;(4)以日韩模式为主导的政府经济等合理的模式和经验,终得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种“五经并举”的普世性目前在世界数十个国家正在体现和见效,例如俄罗斯、越南、柬埔寨、委内瑞拉、巴西等国家。

  中国模式中的能源国策

  中国模式的普世价值“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同样适用于其重要组成部分即能源国策。今年6月22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出席国际能源会议,阐明了中国能源的基本国策,其要点包括:

  (一) 国际社会的能源安全(和谐世界)观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国际社会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

  ——深入开展能源开发领域的协商和合作,加强能源出口国和消费国的对话和沟通,强化能源政策磋商和协调,促进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维护合理的国际能源价格,满足各国发展对能源的正常需求。

  ——全面加强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促进各国提高能源节约能力、利用水平、使用效率,推动洁净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技术合作,建立清洁、经济、安全可靠的世界能源供应体系。

  —— 共同营造能源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携手维护能源生产国的局势稳定,保持国际能源市场正常秩序,抑制市场过度投机,确保国际能源通道安全和畅通,推动形成长期稳定的能源生产、运输、消费格局。

  (二)中国能源(和平发展)国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能源生产大国。中国的能源主要靠国内供应,多年来能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较快,但总体水平依然较低,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人均石油消费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进口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7%。

  中国是国际能源合作负责任的积极参与者,在国际能源合作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我们在能源发展中将始终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节约优先;(2)坚持立足国内;(3)坚持多元发展;(4) 坚持依靠科技;(5) 坚持保护环境;(6) 坚持互利合作。

  以学术的观点进一步解读上述的中国能源安全的国策,它是属于博弈论里正和博弈及非零和博弈的大国实践,它与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源出一处的。

  合作博弈亦称为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过程的利益有所增加。合作博弈能够产生一种合作剩余,至于合作剩余在博弈各方之间如何分配,取决于博弈各方的力量对比和技巧运用。因此,妥协必须经过博弈各方的讨价还价,达成共识,进行合作。

  非合作博弈是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决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选择问题,分为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非零和博弈是指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是零值,所以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进而合作。

  如果参与博弈的不止两方,有三方、四方、五方、或者多方,就产生一部分局中人结成联盟的情形,联盟的两个极端是:零和博弈(无联盟),与所有局中人联盟而使他们总收入达到最大的博弈。结盟的局中人就是合作博弈,他们通过具有合作约束力的协议,联合获得最大利润然后按协议分配。非合作博弈强调是单方的利益和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或者无效率的。

  针对中国地缘上部分有争议的陆域和海域,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倡议“主权争端搁置 、资源风险开发”,这就是化零和博弈为非零和博弈甚至合作博弈的国家行为。最近中国和日本就东海海域主权争端和油气田开发的进展和联合公布,是包含了合作博弈与非零和博弈的综合结果。其中,对于春晓油气田的看法,中方坚持主权,没有任何可商量的余地,但具体到春晓油气田的开发,中方允许日方依照中国法律参与春晓油气田的风险合作产量分成,这就化解了长期对峙(零和博弈)为有限合作(非零和博弈)。另外,对于中方和日方都坚持主权的部分海域,采取“主权争端搁置、合作开发获利”的模式,这就是化长期对峙(零和博弈)为该区域全面合作开发(合作博弈)的情形。所以,对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及其安保联盟都十分强大的日本国,中国都能冷静、有理有节处理好地缘争端,中国下一步处理南中国海的类似争端,就有章可循了。这就是活生生的中国模式的普世价值,因此国际政府和主流传媒相当一致赞赏中日两国妥善处理东海争端的政治智慧和大国风范。

  同样,最近中俄双方举行了副总理级别的能源战略合作会谈,中国和俄罗斯最近将历时四十年谈判、期间曾发生边境冲突、共同边界达4300公里的两国边境线完全以两国法律文本解决,也是化零和博弈为合作博弈的经典实例,为中俄两国的地缘能源等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中俄能源主要有三大方面:中俄太平洋输油管道合作(见下图);中俄天然气管道合作,俄罗斯68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直送中国;中俄电力合作,俄罗斯2008年向黑龙江省供电43亿度。

  资料图片: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示意图
  

  中国能源方略:能源七剑

  大国兴衰, 归根结底是民族意志下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模式的可持续性。“中国模式”另类于西方主流认同体系, 以三十年的大国社会实验, 完成了计划经济向五经并举的转变, 为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推崇和借鉴。“中国模式” 目前的五政和谐、产业经济 、产业金融(含贸易金融) 在整体上符合世贸后时代的全球经济化要求, 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区域经济/贸易互惠的动力角色, 预期有三十年的鼎盛辉煌。

  “中国模式” 如果按国家百年大计永续发展来规划完善, 当务之急有

  (1) 探讨、实践和扬弃金融逐渐主导经济时代的虚拟经济、证券金融、区域(超越国家) 货币同盟,适当时候应邀参与“G8”到“G2”的大国俱乐部,化潜在对抗及零和博弈为竞争合作。

  (2) 以合作博弈和非零和博弈谋略发展和扩大地缘经济共同体,例如上合组织的进一步经济共同体(Economic Commonwealth), 与东盟的“10+1”及“10+3” 经济共同体,中俄和中蒙的战略合作延伸等。

  (3) 通过主权基金和五经并举的混合所有制金融实力,把贸易合作和资源合作扩大到洲际范围的发展中国家,将“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的产业地位提升到“中国创造”、“世界总部基地”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就“中国模式”的能源主题而言,我们在本系列文章的开篇里,提出各国应对当前世界能源危机的“建立因地制宜的能源矩阵”的总对策和中国能源矩阵的纲要。下面试图将中国能源矩阵的纲要进一步展开探索,总称为中国能源方略,因其为七个方面或者该能源矩阵的七个子集,又别称为“能源七剑”。

  (一)能源资本矩阵

  能源资本是中国能源矩阵的核心组成。仅仅依靠现有的中国国营石油和能源企业集团的资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建议从国家万亿外汇储备到民本经济万亿储备的混合所有制七级主权基金和能源银行等:

  (1)国家万亿外汇储备构成的、由国家投资公司运营的主权基金;

  (2)国家国资委管辖的一百多家国有企业集团的主权基金;

  (3)各省市国资委管辖的数千家国有企业集团的主权基金;

  (4)动用国家外汇额度特批的外资转为国家定向投资的主权基金;

  (5)国家和部委批准与监管的区域及行业基金的能源投放;

  (6)民本经济属性万亿储备的、混合所有制的能源产业基金;

  (7)混合所有制中国能源资源开发银行及商业银行银团的能源投放。

  这些数万亿元的能源资本,加上其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能源市场需求,将吸引国际数倍的石油美元资本作为配套资金,在国家能源国策的宏观调度下,在国内外形成十几倍到数十倍的优良能源资源和产业资产。

  (二)设立离岸金融区,善用境外石油美元,配予上述七级主权基金,从能源资产与市场战略的“走出去”资源战略扩展到用“捆进来”外国能源企业在中国证劵操作包括上市,包括中国十多条地缘能源生命线的国际合作和能源基本建设。

  许多有识之士指出,中央和各省市国资委管辖的数千家大型企业集团目前纷纷整合上市,应该鼓励在中国逐渐规范化的证劵和股市市场操作,不鼓励或限制其境外融资上市,这样不仅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更重要的是防止国家重要经济命脉产业过度受国际金融风险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 中国三十年来引进外资, 大部分是通过离岸金融区如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香港和澳门等地投入。中国香港和澳门(还有深圳), 其实是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离岸金融区, 数十年来为祖国的建设和经济腾飞,立下汗马功劳。中国大陆上近十个保税区,加上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创新试点, 有望在世贸后时期的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中, 向离岸金融区靠拢。对于中东海湾国家的巨额石油美元的财富,最新的离岸金融区模式之一包括他们称之为海外油库模式, 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已经选择海外油库合作基地, 捷足先登. 其实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的, 当属世界最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因此呼吁国家有关部委重视此趋势,明确金融政策,地方政府和企业才能大有作为。对于中东, 俄罗斯和其它石油财富资金而言, 另一种离岸金融区就是中国正在开放外国企业在中国股市上市的金融市场, 中国应以其多层次主权基金作为合资合作伙伴, 投资参股控股和合作分红,把具有发展前景的外国能源企业用资金、项目加市场捆绑一起,到中国证劵和股市运营。而尽量减少投资数十亿美元只获得西方石油或能源企业集团一两个百分点股权而且没有经营和话语权的传统投资方法。

  (三)推动国际能源金融体系从石油美元逐渐过渡到石油亚元的贸易结算、信用体系和货币体系。

  我们在系列文章一详述了当前能源危机的表象原因和根本原因,在系列文章二“能源金额乾坤:石油美元到石油亚元的和平演变”对能源金融的五个层面深入剖析,指出了石油亚元的三种可能路线图。这是标本兼治的主动谋略。最有可能的发展进程,将经历如下的阶段标志

  (1)确定石油亚元的区域性和参与范围,是否接纳俄罗斯等国;

  (2)成立和运行石油亚元货币基金,达到至少十万亿的量级;

  (3)建立亚洲央行即石油亚元中央银行,建立石油亚元信用体系;

  (4)试发行石油亚元货币,与各国货币共流通三至五年,及时完善;

  (5)正式流通,作为重要国际金融货币参与世界范围的金融储备、项目债劵和银行证劵。

  如果只停留在能源金融的两个表象层面‘终端消费市场金融 ’和‘产业投资开发金融 ’被动地应付当前发生的、未来两三年可能更加恶化的世界石油能源危机,中国政府每年将要增加万亿元的抑制油价财政补贴,企业亏损倒闭将增加,经济冷却会区域化蔓延。

  (四)能源储备从目前雏形的四级储备扩大到包括海外油库和煤基氢化石油独立生产储备的七级储备体系。

  中国目前的战略和商业石油储备,仅接近一个月国内消费的低水平。按照国家能源安全包括和平时期、灾害时期、战争时期的需要,我们建议中国尽快启动七级石油及能源储备体系:

  (1)全资和控股的海外油气田资源储备;

  (2)合资合作的海外油库原油和成品油储备及远洋船队;

  (3)多个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现货套期保值;

  (4)国内已探明和试开采的油气田资源战略储备;

  (5)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地下油库阶段工程;

  (6) 国家商业部颁发油品资质的成品油商业储备;

  (7) 煤基氢化石油的资源、生产、和储备独立体系。

  (五)强化能源金融的‘国家利益地缘金融’层面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以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项目为例,最早的方案里,由于当时俄罗斯财力不振,俄罗斯提出向国际融资大约80亿美元的合作方案。这项目对中国来说其地缘政治和经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国家石油公司甚至部委对此的决策力模糊不清而犹豫不定,因为仅仅从考虑其项目自身的投资风险和回报来说,是相当高风险的,结果被日本财团捷足先登,签署了合作协议。后来,幸亏该石油管道项目重新改道,重审等等,接着俄罗斯元气恢复,财力充足,不再使用外部融资。使得中国目前有机会从该石油管道优先分支到大庆而大大获益。

  所以,我们建议目前的国家能源局战略规划部门或者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应该强化国家利益的地缘能源金融的决策力和执行力,前面所提出的能源资本矩阵,就应有相当比例使用在该层面上,最大程度维护国家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安全,包括称之为中国十多项地缘能源生命线的跨国能源工程和国内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然后将其获得的国际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市场等,通过公平透明合理的招标程序,让国内许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上市企业等,都有机会为国效力为民造福。

  (六)能源软实力体系从统领新能源人才的中国新能源大学到增强国际能源话语权的的全天候能源经济电视频道和在线网络。

  教育立国,教育培养出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人才竞争力。它是能源行业的软实力之一。所以,正在筹备的中国新能源大学,试图统领新能源的科技到人才优势,而作为国家能源方略的组成部分。

  中国新能源产业研究所筹备的中国新能源大学,设置的主要学科为:

  1) 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例如风能利用技术、水能利用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地热能利用技术、地磁能利用技术、黑体技术、热泵技术)学科。

  2) 基础专业学科、传统工业(含传统工业改造以及先进的能源科学管理模式)学科。

  3) 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利用、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友好关系学科。

  4) 清洁能源(含氢能等)前沿科学。

  5)(地球及太空的)资源科学开发、合理化配置和使用学科。

  6) 能源战略(例如50年能源发展规划和军用产品的储存、保护、储备)学科。

  7) 农村能源(例如植被资源、生物资源、农村未来的预期科学研究)学科。

  8)能源战略人才素质培养以及技术储备工程学科。

  9)天体能源、海洋能源及空间动力能源学科。

  10)建设新农村的规划、实施、控制、管理学科(村长大学)。

  11)人类文明史、能源科学发展史及传统文化学科。

  12)大中华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科学。

  中国新能源大学设置的分支机构初步定为:

  1)教育基础部; 2)石油化工学院; 3)煤化工学院;

  4)海洋能学院; 5)太阳能学院; 6)风能学院;

  7)生物能学院; 8)氢能学院; 9)地热能学院;

  10)水电能学院; 11)地缘能源学院; 12)化学能学院;

  13)核能学院; 14)水合物能学院; 15)能源金融学院;

  16)研究生院; 17)三农村长学院; 18)培训进修学院。

  同样,国际能源传媒也是中国能源方略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天候的新闻和行业电视及其在线网络播放,如美国CNN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是行业软实力的新型体现。中国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而且非常有必要,往往事半功倍。例如,中国在苏丹国家的全面经济合作,包括石油开发合作,堪称中非合作的典范。但苏丹达尔富地区的种族冲突,本与中国毫无瓜葛,但却成了西方不少政府和机构攻击中国能源政策、人权纪录和中国模式等的借口。中国开始没有重视,因而在国际形象上倍受攻击。通过中国不懈的努力,包括任命特使调解,事情有所缓和。

  (七)除了石油天然气以外的替代能源矩阵。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替代能源与石油天然气能源青黄不接,或者在各国实际能源供给中,只占到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水平。我们的专题文章“氢化石油:替代能源的首选”介绍了煤基氢化石油的产业化进展和前景。除此以外,我们在这里列举其它有发展前途的几种替代能源:

  1) 海洋能,包括A) 潮汐能; B) 波浪能; C) 海洋温差能; D) 盐梯度能; E) 洋流能;

  2) 太阳能,包括A)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B)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C)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D) 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 E) 砷化镓太阳能电池; F) 铜铟硒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光伏发电;

  3) 风能,若计及煤电的环境保护与交通运输的间接投资,则风电经济性将优于煤电。

  4) 生物能,包括 A) 运用发酵法制取沼气;B) 通过发酵生产燃料酒精;C) 能源种植: 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把太阳的光能转化为像石油那样的碳氢物,例如石油草。

  5) 氢能,特别是结合了纳米技术和稀土新材料的先进制氢储氢加氢技术的应用,包括

  A) 应用于当今石油炼厂氢化过程和设备,减低成本和减少排放;

  B) 应用于煤炭直接液化,即氢化石油;

  C) 应用于生物质,可生产乙醇,还可以增加或提高汽柴油产率;

  D) 应用于太阳能燃料电池,促进汽油和电动混合汽车的产业;

  E) 应用于高温烟气为原料的合成燃料;

  F) 应用于塑料和工业废物,生产合成燃料;

  G) 应用于可变规模的燃料电池集成的社区电网系统;

  6)核能,国际经验证明,核电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清洁的新能源。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建造了大量核电站,核电站发出的电量已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其中法国核电站的发电量已占该国总发电量的75%,在这些国家,核电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煤电。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