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 23:01 星期日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经济运行 > 能源运行 > 正文
全球石化行业正在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
字号:[    ] 发布时间:2010-06-01 00:00:00 来源:聚氨酯中国网 发布人:黄振东

    全球石化行业正在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在市场成熟地区,约有200万吨/年的乙烯和对二甲苯产能已被关闭或正在关闭。预计需求疲软和债务杠杆的作用将使重组进一步加剧。埃克森美孚化工高级副总裁万盛南前不久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经济衰退是25年来最为严重的,石化行业要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需求下滑过程。尽管对市场复苏持谨慎乐观态度,但埃克森美孚相信,石化行业会紧跟GDP的复苏步伐,未来继续强劲增长。

    行业复苏不会齐步走

    埃克森美孚化工预计,石化行业的复苏不会以全球统一的方式进行,不同产品及地区的情况各有不同。例如消费品和软包装行业受经济衰退的影响较小,而汽车和建筑业等工业应用领域受到的影响相对大得多,因而复苏速度较慢。从地区来看,亚洲市场将率先复苏,西欧则将滞后。目前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复苏,如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以及信贷和股票市场变化等。

    万盛南同时指出,行业还面临阻碍全球石化贸易的政策挑战。由于经济衰退影响了全球石化贸易,行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不利影响,同样也会对被保护的经济体造成负面影响。

    尽管面临上述挑战,但从长期看石化行业前景光明,因为化工产品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万盛南表示,化工产品的作用是多元化的,如食品保鲜、建筑节能、及汽车轻量化、提高能效等,他相信石化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然而目前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现代化工产品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帮助他们安居乐业、健康生活。万盛南表示,石化行业今后能够提供更先进的产品和工艺,确保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需求增速高于GDP两个点

    最近埃克森美孚化工针对重要石化产品特别是聚烯烃和对二甲苯进行了需求预测。该公司通过分析72个国家和96个领域以往对这些产品的消耗量,并根据未来10年这些国家和领域的经济发展前景,得出预测结论:未来石化产品需求增长将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

    万盛南分析,石化行业增速高于GDP增速是因为石化产品以其优异性能不断代替人们过去大量使用的材料,如用聚酯替代棉花和羊毛、塑料替代车用玻璃、金属和纸。对于亚洲市场,他预计从现在起到2015年,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中有60%将来自亚洲,亚洲需求增长的一半来自中国。

    创新带来3万亿美元市场

    上述增长预期显示出化工产品向终端市场渗透存在巨大商机。万盛南认为,为了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化工产品需求,石化行业必须不断投资于技术创新。100多年来,化工行业中的佼佼者始终追求创新,创新让石化行业用更加低成本的原料,以更高效、更清洁的生产工艺推出革命性产品,并创造了每年3万亿美元的全球化工市场,制造业中96%的产品与石化产品密切相关。

    万盛南指出,石化行业今后将通过使用新技术开拓经济性原料来源,提高能效并减少排放。他认为,目前占全球能源比重不足1%的生物原料和产品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历史经验表明,像其他替代能源一样,新技术从开发、规模利用到市场推广需要数十年时间。而且,这些新技术只有在不依赖补贴也具有经济性时,才能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因此,在发展替代能源和原料的同时,应继续投资于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并扩大产能。

    理性对话让公众了解化工

    创新不仅是化工行业的标志,也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基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万盛南表示,埃克森美孚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很明确,即可持续发展是美好的事业。

    近年来石化产品不时会受到消费者和政府的指责,对此万盛南认为,这些指责并非全部符合科学。对于石化行业来说,以理性和科学的方式与公众对话非常重要。因为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化工产品在推动经济发展尤其在提高生活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万盛南介绍,埃克森美孚化工的产品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可以减轻车重的塑料、可以提高燃油效率的轮胎气密层材料以及可使包装更轻便牢固的材料等。目前亚太地区对公司的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各地的客户都希望我们能够提供更多有优势的产品,中国是我们未来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时代,石化行业必须不断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为子孙后代保护好环境。

    万盛南指出,今后客户将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从现代化工产品中获得能够创造更多价值、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石化产业的未来取决于现在的行动,即用更少的材料实现更多的功能。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