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2 11:33 星期四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行业新闻 > 企业动态 > 正文
同煤集团: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
字号:[    ] 发布时间:2012-11-29 00:00:00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发布人:黄振东

    百里煤海,风劲潮涌气象新。从建企之初年产量8.2万吨到现今年年过亿吨的跨越,从单一产业到多元化发展,从煤炭生产型企业到国际化综合能源大集团……新同煤、新跨越、新气象,高亢激越的转型跨越主旋律在百里煤海激荡,“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的宏伟实践也在这里深入推进。

  “煤炭行业的竞争光靠煤炭本身,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了。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化的安全高效矿井集群、高度的煤电一体化发展模式、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园区,就是同煤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近日表示。

  做强煤炭主业,打造现代化的的安全高效矿井集群。

  近年来,同煤集团以建设煤电一体化国际能源大集团为目标,不断做强煤炭主业,煤炭产销量连续六年突破亿吨,并形成了全国特有的安全高效矿井集群,引领了煤炭行业的发展。

  作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同煤集团为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艰苦创业到辉煌跨越,煤炭主业不断发展壮大,同煤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1949年,在庆祝共和国诞生的隆隆礼炮声中,永定庄矿生产出第一车优质煤炭,向新生的共和国奉献上了矿工的赤子之心;1959年煤炭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1979年突破2000万吨、1985年突破3000万吨,使同煤成为继当时德国鲁尔、前苏联顿巴斯之后的世界三大煤炭基地之一;2005年,集团公司煤炭产销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至2011年已经连续6年突破亿吨,企业综合实力正在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同煤集团正在不断加快“形成全国特有的安全高效矿井集群”的步伐。目前,该集团正在全面推进同发东周窑、麻家梁、马道头、色连等11个千万吨级矿井和马脊梁、高庄、梨园河等多个500万吨级矿井的建设。当前,该集团以塔山矿和同忻矿等为代表的千万吨级矿井群已初具规模,为该集团做强煤炭主业、实现“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的战略愿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大电力主业,形成特色鲜明的高度煤电一体化发展模式。

  塔山煤矿生产出来的煤炭,运输到井口只要半小时,从井口到电厂的距离不足1500米,而皮带每秒的运行速度是4.5米,再加上发电所需的时间,在一小时之内就能把刚生产的原煤变成电能输入电网,这便是塔山煤电基地的“1小时发电”模式。来到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参观的人们,无不对此啧啧称奇。

  近年来,同煤集团在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不断加快煤电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将电力产业定位为集团第二主业。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电力产业,煤电一体化正向更广阔的区域辐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煤集团首台发点机组于2006年4月底投产发电,结束了同煤集团57年来有煤无电的历史,实现了从一次能源到二次能源的重大转变。2008年10月,当时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坑口电厂——同煤大唐塔山2×60万千瓦坑口电厂正式投产运行,开创了我国煤企办大电厂的先河。2010年7月,同华发电有限公司轩岗2×66万千瓦坑口电厂双机顺利投产,这也是由同煤人自主建设、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全省单机容量最大、全煤炭系统最大的电厂。

  “十一五”的五年,同煤集团共建成塔山、轩岗、王坪、资源综合利用四个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314万千瓦,估计在2012年底装机总量可实现翻番,达到85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该集团正在积极筹备启动塔电、轩电、王坪电厂二期,以及朔南园区坑口电厂、马道头电厂、白家沟电厂、5万千瓦风电等电力项目、朔城区2台60万千瓦资源综合热电厂项目的建设工作,加快打造大同、运城(临汾)、长治三大煤电基地。预计到“十二五”末,该集团总装机容量可确保达到1500万千瓦~2000万千瓦。

  打造循环经济园区集群,开拓“集约、绿色、多元、低碳”的能源产业新路。

  塔山循环经济园区是目前全国煤炭行业建成的第一个规划最完整、建设速度最快、效果最明显的循环经济园区,包括“二矿十厂一条路”13个项目,实现了从资源到产品到废弃物再到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塔山循环经济园区是“拉长产业链、榨干废弃物、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也是“黑色煤炭、绿色开采、有限资源、无限利用、高碳产业、低碳技术”的典范,创出了一条“集约、绿色、多元、低碳”的能源产业新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二五”期间,同煤集团按照煤电一体化、循环发展的模式设计,将加快建设5大循环经济园区,使之成为项目积聚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产业链延伸中心、产品增值和利润增长中心,将真正实现有限资源的无限利用。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