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03:57 星期二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企业信息报送 > 其他 > 正文
在山路转弯处 ——观看电影《三湾改编》有感
字号:[    ] 发布时间:2022-06-17 09:45:59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发布人:刘一鸣
  毛泽东同志曾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近日,与同事一起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红色教育,观看了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精心摄制的献礼片《三湾改编》。对于“三湾改编”这段历史,也许很多人都“知其然”,却不一定“知其所以然”。比如,为什么要改编,改编的历史背景、客观环境、现实条件又是什么,等等。这部影片通过艺术的手段与形式,不仅对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清晰地呈现给了观众,而且还以宏大的战争场面、诗意的拍摄风格、生动细腻的人物刻画,予以观众强烈的视觉享受,使人思想上、灵魂上都能受到深深地触动与感染。特别是影片通过揭示不同层次的矛盾,从整体上还原了历史,让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的来之不易,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来之不易,党领导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这部影片带给我的震撼同样强烈,其中一些经典画面与旋律久久萦绕于脑海,反复回放寻味,令人难以忘怀,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的启迪与思考。
 
  一首歌:唱出了那鲜红如初的信仰
 
  “有这样一棵树,在山路转弯处,迎着风吹霜打,身影鲜红如初。你就是这棵树,在霞光喷薄处,望着前行队伍,昂起高高头颅……”随着细腻婉转的女声,热血奋进的电影画面,历史卷轴被缓缓打开,诉说着九十多年前发生在江西大地上的红色故事。画面中一声昂扬的军号,一支长长的军队在山路上蜿蜒行进,跨过山川河流,步伐坚定,信念不灭。“用一腔热血,置于死地而后生,哪怕伤痕累累,依然义无反顾,把一种信仰啊,深深扎根在泥土,命运紧紧握住,青春锻造,锻造铁筋骨……”歌曲高潮之处,声调昂扬,充满力量。激励先辈们无畏向前的正是“深深扎根于泥土”的坚定信仰,他们以不悔的信念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铮铮军魂。正是“深深扎根于泥土”的坚定信仰,让毛泽东这位从乡村走出来的“教书先生”和围绕在他身边的一群风华正茂的热心男儿走上救亡图存、寻求真理的革命道路。在这群血气方刚、豪情万丈的年轻人中,何长工留学法国、比利时,从事过工农运动;伍中豪求学于北大文学系,又上过黄埔军校;罗荣桓就读于武昌中山大学,何挺颖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数学专业……这么一大群本不愁吃、不愁穿的人,却跑出来冒着生命危险在炮火硝烟中“玩命”,想去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没有“深深扎根于泥土”的坚定信仰,是走不远、行不通的。正是有了这鲜红如初的坚定信念,我们党才能领导人民战胜一个个困难、闯过一道道险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时至今日,初心不变,矢志不渝。
 
  一把枪:诠释了党指挥枪的真谛
 
  曾有记述,身为人民军队统帅的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从容不迫,气定乾坤,却很少摸枪。影片却别有意味地设置了毛泽东与枪的情节,多次出现并贯穿始终。卢德铭将孙中山先生赠送给他的一支“勃朗宁”转送给毛泽东,当闻讯卢德铭牺牲,难以抑制的毛泽东抚枪号啕:“还我德铭,还我德铭!”当听闻中央可能对自己作出“撤销候补委员职务”的处理决定时,他借挥斧劈柴解郁闷,并掏出手枪瞄准墙壁欲射击;当最后走向井冈山与袁文才见面时,他又将这把枪转赠给了袁文才。影片中的这些细节也许是为了刻画展示毛泽东作为军事家的一面,但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是毛泽东对“仗为谁打、枪为谁抗”这一重大命题的深邃思考与探索。秋收起义打出了第一面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旗帜,起义的失败如同创业初期的当头棒喝,一支溃不成军的队伍该何去何从?部队一路上撤退,毛泽东一路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影片中毛泽东的话说,自己“又不是未卜先知的算命先生”,只能是“打铁没样,边打边像”。身为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当时处境极为艰难,压力山大,但他始终在困难中前行,在重压下探索,并融入集体智慧,吸收战友观点。从影片中可以看到,他从何挺颖带的队伍“没有一个逃兵”受到启发,他与伍中豪、何长工等人关于将支部建在连上的交流中悟出来门道,再经过深思熟虑,终于作出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三湾改编》的一系列正确决策,从而确保了从根本上强化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政治纪律。正所谓: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一块红薯:演绎出官兵平等、军民鱼水的政治特质
    
  红军初创时期,人员成分非常复杂,旧军队习气深重,思想观念五花八门。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建立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是电影《三湾改编》需要传递的关键内容。影片通过官兵之间矛盾冲突的展开推进,层层剥开旧军队缺乏凝聚力、战斗力的积弊所在,呈现出一支军队创新求变、浴火重生之必然。影片中战士的半个红薯,挑明了官与兵的不同等待遇;还通过一个战士挖了农民一个红薯受到马泽东严厉批评的镜头,彰显了党和红军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由一块小小的红薯引发的重大变革,革除了旧式军队官兵打骂士兵、打骂百姓、买卖不公、随意拿人财物等诸多陈规陋习,废除了旧军队旧制度的影响,通过设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倡导官兵平等,构建了全新官兵关系;通过提出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和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开创了党的群众纪律建设先河。影片中,毛泽东和红军指挥员带头执行群众纪律,不入民宅,写标语宣传红军主张,与留守长者促膝谈心,帮村里打井办实事。红军对百姓的赤诚之心,很快让村民从“怕”到“爱”,不仅陆续回来拿出腊肉、鸡蛋等慰劳队伍,而且年轻人纷纷自愿入伍,跟随红军闹革命。影片告诉我们:三湾改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军队的面貌,而且使新型军民、军政关系由此发端。
 
  “有这样一棵树,在山路转弯处,迎着风吹霜打,身影鲜红如初……”影片中那昂扬的军号、动人的旋律,再次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江百川)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