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 03:03 星期五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历史资料 > 研究报告 > 正文
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材料之一——山东省能源局
字号:[    ] 发布时间:2020-09-30 10:21:00 来源:煤矿机器人 发布人:高玉洁

  山东现有生产建设煤矿102处,其中生产煤矿99处(省属46处、市县属53处),核定生产能力1.3亿吨。近几年来,全省煤炭行业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减人、提效、保安全”,加快推动智能化建设由点到面、创新突破,有力促进了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已有61处矿井开展智能化建设,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5个,远程控制掘进工作面98个。

  一、抓规划,擘画智能化建设“路线图”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大于天,煤炭开采作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历来是头等大事。山东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受赋存条件影响,灾害威胁具有普遍性,其中冲击地压矿井41处,占全国同类矿井的三分之一;采深超千米冲击地压矿井20处,居全国之首,安全生产风险多、管理难度大。省能源局2018年组建伊始,即面临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带来的严峻形势,若山东煤矿再发生重特大事故,必将给全省煤炭行业带来“灭顶之灾”,不是煤矿消灭事故、就是事故消灭煤矿,该形势下引领行业上下走出高危困境、实现安全发展,是我们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为此,我们下定决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将智能化作为破解安全生产难题的主攻方向,以智能技术装备改善高危作业环境,切实将井下作业人员降至最低,做到无人则安、少人则安,加快煤炭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助力打赢山东煤矿“生存保卫战”,促进全省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发展。

  为抓好这项工作推动落实,2019年5月召开全省煤矿智慧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论坛,邀请王国法等院士专家支招献策,交流经验、示范带动,全面拉开了山东煤矿智能化建设序幕。在此基础上,会同山东煤监局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煤矿智能化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施工图”“时间表”,提出了“1235”的智能化发展思路方向。“1”,即牢树“一个理念”。践行“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通过装备升级和技术革命,加快煤炭生产向更安全、更高效、更集约的方向迈进。“2”,即坚持“两个导向”。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依次推开的原则,推动智能化由采掘工作面向矿井全系统延伸,由示范煤矿向全省煤矿拓展。“3”,即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19年底全省冲击地压矿井采掘工作面全部实现智能化。到2020年底,全省大型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智能化开采产量达到50%以上。第二步,“十四五”期间,全面推开智能化建设,智能化开采产量达到70%以上。第三步,到2030年,基本完成煤矿智能化建设。“5”,即做好“五个结合文章”。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因矿施策与典型示范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创新推动与合作共享相结合,为智能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二、强推进,打好智能化建设“组合拳”

  智能化建设既不能一哄而上、搞形象工程,又要避免条框限制,影响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实事求是,示范带动,有序推进。

  (一)源头治理,重点突破。针对冲击地压灾害威胁这一“心腹大患”,我们将冲击地压矿井智能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根本上控风险除隐患,一是严格“16/9”限员。联合山东煤监局以省长令形式颁布《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办法》,成为全国首部冲击地压防治地方政府规章。从政策上明确“2019年底,冲击地压矿井采掘工作面必须实现智能化,作业人员控制在16人、9人以内,否则一律停产”。截至2019年底,全省冲击地压矿井采掘工作面已实现智能化全覆盖和“16/9”限员目标。二是严格“三限三强”管控。限采深:新建矿井不得超过1000米,改扩建矿井不得超过1200米,生产矿井限期退出1200米以深开采。限强度:严禁集团公司向所属煤矿下达超生产能力的利润指标和生产计划,严格各矿井按核定能力组织生产,严实生产能力登记、公告、承诺制度。限定员:即落实“16/9”限员措施。强支护:必须采用强力支护方式提升支护质量。强监测:必须全面实施综合监测预警。强卸压:必须采取有效卸压措施保证开采活动处于低应力范围。三是严格“一矿两面三刀”。围绕“降速、减量、保安全”,会同山东煤监局对41处冲击地压矿井逐矿论证,确定采掘工作面个数和推进速度,对采深超千米冲击地压矿井严格“两面三刀”,即采煤工作面控制在2个以内、每日推进速度控制在3刀以内,形成“一矿一策、一面一策”。据此,在2019年采深超千米冲击地压矿井核减产能20%的基础上,逐矿重新核定生产能力,累计核减1344万吨,占全省煤矿产能10%,切实降低开采强度。

  (二)明确标准,系统延伸。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紧跟科技前沿,会同山东煤监局出台智能化建设验收标准,以大型煤矿为重点,推动智能化向矿井全系统延伸,着力打造技术领先、契合实际的智能化建设“五化体系”。即:采掘系统“少人化”。采煤工作面实现远程一键启停、自动记忆割煤、故障自诊断等功能,做到“有人监控巡视、设备自动作业”。掘进工作面实现环境感知、自主导航、自动截割等功能,做到“人机分离、远程控制”。机运系统“无人化”。实现主提、主运、供电、排水等固定场所无人值守或集中控制。推行井下高速运输圈、单轨采区运输网和智能巡检系统,做到辅助运输连续化、快速化。防灾系统“动态化”。重点围绕冲击地压防治,实现超员报警、视频监控、智能钻进、闭合管控等安全管理,做到灾害动态预判和适时预警。信息系统“集成化”。运用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工业环网和5G无线通讯相结合的传输网络,铺设信息化“高速路”。人员定位“精确化”。全省煤矿已全部建成人员精确定位、应急广播和无线通讯“三大系统”,覆盖井下所有区域,实现人员位置实时监测和双向呼叫,定位精度达厘米级。

  (三)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智能化建设不能千矿一面,针对不同类型矿井,我们精准施策,选树典型,打造了一批省级智能化示范矿井,积极争创国家首批示范矿井,引导和带动智能化建设纵深突破。对综放开采矿井,重点推广了鲍店煤矿国内首个常态化运行智能综放工作面、作业人员由16人减至7人的经验。对大采高矿井,重点推广了付村煤矿透明精准开采、一个平台一部手机“智联”一座矿山,郭屯煤矿“5G+高精度导航定位+一张图+三维动态地质模型自适应割煤”的经验。对薄煤层矿井,重点推广了滨湖煤矿智能化正常连续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对千米深井,重点推广了唐口煤业搭建“云智能工业大脑”平台开展灾害智能防治,王楼煤矿远程可视化遥控综掘的经验。对服务年限久的矿井,重点推广了翟镇煤矿“单班百人”的经验。同时,推广了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取消夜班作业实现少时则安、万福煤矿智能化建设与矿井基建同步设计施工、高庄煤矿选煤厂分选密度智能控制和手机APP智能巡检的经验。

  三、重保障,强劲智能化建设“驱动力”

  智能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政策激励、资金投入、科技创新等环节要素支撑。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牵引性、针对性举措,全力保障推进。

  (一)健全工作机制。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工作责任到位。联合山东煤监局第一时间成立了由两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市主管部门、煤炭企业及煤矿均成立了相应机构,将智能化建设作为各级“一把手”工程,统筹协调,定向把关,自上而下构建起网格化责任体系。二是规划落实到位。督促各煤炭企业及煤矿制定智能化建设三年规划和年度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程项目和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三是调度督导到位。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分析,动态掌握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将智能化建设纳入执法检查重要内容,逢检必查,逢查必严,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政策支持。采取“三优先、三倾斜”激励政策。“三优先”,即:对按智能化标准建设的新建矿井,优先审批或核准;对省级智能化示范矿井,优先给予产能置换支持;除冲击地压矿井外,对率先实现智能化开采的矿井,如需释放先进产能,优先办理产能核增手续。“三倾斜”,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争取中央预算内安全改造投资向智能化项目倾斜,省市县配套资金向智能化项目倾斜,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向智能化项目倾斜。2019年以来,累计实施中央预算内智能升级改造项目33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5亿元,省市县配套资金1亿元,带动企业投入110亿元,为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推动科技创新。针对当前智能化建设关键核心技术不足的问题,及时指导山东能源集团和原兖矿集团分别成立智能开采工程实验室、国内首家智能开采试验中心,集中开展智能化技术研究攻关。特别是在井下机器人方面,开展了采掘工作面机器人群、胶带输送机巡检机器人、防冲钻孔机器人等22类技术研发推广,超过国家煤矿机器人研发目录的60%,目前已应用于26处矿井、200余台套。采煤机器人实现自动斜切进刀、记忆截割率达到93%,掘进机器人实现实时精确定位和远程控制,胶带输送机巡检机器人实现实时监测巡检和故障异常报警。此外,国家目录外研发应用的多功能装卸料机器人,实现井下沉淀池机械手清挖等功能。这些机器人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四)强化人才支撑。专业人才匮乏是制约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指导行业上下“培引结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就是加大培训力度,将智能化建设纳入安全培训考核重要内容,提升全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2019年以来,累计组织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3300余人次、特种作业人员培训18000余人次;举办智能化专题培训9期、1300余人次。“引”就是鼓励企业实施顶尖人才引进“一事一议”,与高等院校合作,设立相关专业或培养方向,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为智能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现场会在山东召开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提档升级,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能源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