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 04:45 星期五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
首页 >> 全国两会 > 行业动态 > 正文
新时代煤炭行业院校如何发展?“特色”和“一流”上下功夫
字号:[    ] 发布时间:2020-05-28 16:33:39 来源:中国煤炭报 发布人:刘一鸣

代表委员谈新时代煤炭行业院校如何发展——

在“特色”和“一流”上下功夫

煤炭行业院校是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基地。新时代,煤炭行业院校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如何加强人才培养?让我们听听代表委员的声音。

机遇与挑战并存

“煤炭行业院校在引领和支撑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介绍,安徽理工大学自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名;改革开放后,培养出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煤炭能源行业领军人物、科技精英、技术骨干,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表示,近年来,国内矿业相关高校在新一轮矿山智能化建设方面都有所行动,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

据了解,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于2019年4月成立国内首家智慧矿山与机器人研究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机器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李东艳介绍,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规划了安全与应急管理、能源开发与利用、测绘与地理信息、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等学科群;发挥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开采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优势,解决煤炭行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等等。

“煤炭仍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主体能源,煤炭行业院校将长期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袁亮说。

但煤炭行业院校多为地方院校,在创新发展,特别是创建“双一流”过程中还存在明显短板,突出表现为办学经费不足和区域劣势明显。数据显示,2019年教育部所属75所高校,有29所高校年度预算超过50亿元,有31所高校预算在20亿元至49亿元之间,是地方高校的5倍至10倍。

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中国矿业大学,原煤炭部所属的行业院校划转地方管理。这些学校大多位于产煤的三四线城市,与省会等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直接导致这些学校既难以引进人才,也难以留住人才。同时,划转地方以后,学校从单一的服务行业转向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双重职责,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政资金不足,经费远不能满足学校建设需要,供需矛盾凸显。

以贡献求支持

以服务求发展

新时代,煤炭行业院校该如何发展?代表委员们认为,一方面要练内功,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袁亮认为,要在“特色”和“一流”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行业特点的一流学科建设道路。具体而言,一要面向党和国家需求,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要面向明天,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牵引,进一步突出传统特色、扩大比较优势、塑造新的亮点,服务煤炭革命和煤炭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三要面向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

“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在支撑区域和行业高质量发展中,集聚‘双一流’创建资源。”袁亮说。

为满足煤矿智能开采对人才、技术的需要,姜耀东呼吁:“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尽快组建智能采矿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产、学、研合作联盟,明确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努力营造强本拓新、转型发展的办学环境,助力矿业工程学科发展。”

致公党中央则建议,要以跨学科理念构建新型能源学科体系,将材料、信息、机械、生物化学乃至经济学等相关内容纳入能源学科体系,培养能源科技人才;依托能源学科重点高校组建国家实验室,提前布局多学科交叉的能源工程科技基础研究;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既有经验,培育一批瞄准国际科学前沿的能源科技领军人才。

在外部政策支持方面,袁亮表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一流学科创建支持力度,在条件具备的省遴选一两所具有鲜明行业背景和较强实力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开展省部共建一流学科,形成支持长效机制;支持条件具备的学校异地办学,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能源革命”等国家战略;对一批教学科研实力较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较大话语权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增加研究生指标投放,允许其适当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大为行业和区域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保障力度。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各类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链接:

主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

技术支持:北京中煤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060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339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